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百家药企二次上书国务院 凸显中国医改的复杂性

百家药企二次上书国务院 凸显中国医改的复杂性

  发布日期:2007/4/12 15:11:46
       据4月10日《北京商报》报道,就在国家发改委通知调整188种中成药价格、第23次药品降价令悄然而至的时候,从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传来消息,近百家药企再次出击,第二次上书国务院,反映“以药养医”的弊端并建议对这种体制进行改革。

  从此前辽宁、广东等地的药企上书当地政府,再到近来百家药企的两次上书国务院,药企一再发出的呼吁对于被看病贵难题所困的百姓而言意味着什么、又能带来什么呢?

  从感情上讲,基于当前公众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普遍不满,任何对改革医疗体制的呼吁都很容易唤起百姓共鸣。因此,当药企以“以药养医”体制“替罪羊”的形象发出委屈与无奈之声时,或许也会从公众那里得到一些“同病相怜”的掌声。

  没有人会傻傻地认为药企的“叫屈”是为了百姓能吃上便宜药,药企在降价令面前维护自身利益的色彩非常明显。“叫屈”的药企拿出了统计数字,证明多年来全国药企盈利能力逐年下降,亏损额大幅上升;他们把矛头指向医生开大处方、收回扣的利益链条,认为自己是“只赚吆喝不赚钱”的“替罪羊”。但不能否认,药企毕竟也是近些年医药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即便有行业亏损的数字,一大批药企人员从中获得了厚利也是事实。他们说“只要不从‘以药养医’下手,再降100次价,也解决不了问题”———在满脸委屈的背后,会不会为自己不愿小幅盈利、不再生产降价药、给药品改头换面标高价制造足够“合理”的舆论?即便没有“以药养医”,我们又能靠什么措施来保证他们让利于民?这是首先值得警惕的地方。

  药企“叫屈”给我们的第二个警示是,任何惠民的政策都不可能孤立地发挥作用。平心而论,药企的“叫屈”并非一点道理没有。这些年来,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医改政策,其中一些措施也不可谓不大刀阔斧,但由于没有配套的运行土壤,没有从药企、销售商、医院、患者等共同利益博弈的整体格局中考虑问题,一些措施只是“看上去很美”,运行起来却变了形。

  医疗体制改革必须要有打破现有利益格局的勇气。据媒体报道,有多部门参与的医疗改革六套方案可能将于近期公布,并征求大家的意见。方案确定一些惠民的原则并不难,但要避免重蹈覆辙,关键是着眼于医改体系的整体,让各个链条各自发力。现存的利益格局已经形成,医生及医院在“以药养医”中尝到了甜头,没有人会愿意主动退出。即便政府加大医疗投入,短期内也可能难以满足医生要保持现有高收入的愿望。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方案有没有足够的力量打破旧格局?靠什么能让当下的利益格局迅速转身?

  不能期待为自己争利的药企能给大家带来多少福音,但药企的“组团叫屈”给了我们一个拓宽视野审视医改复杂性的机会。

信息来源:工人日报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阿司匹林... 缓释片... 吉林 基... 2016-12-28
愈风丹 丸剂(... 广西 2021-09-24
参附 小容量... 广东 2019-03-26
精蛋白生... 注射液 江西 2017-08-31
恩他卡朋... 片剂 贵州 非... 2014-12-17
参桂鹿茸... 蜜丸 广州军区 2014-10-28
通痹胶囊 胶囊剂 广西 非... 2018-12-18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