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交通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办学情况介绍会上获悉,上海市卫生系统正酝酿设立护理行业准入制度,并计划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业资格证书挂钩,从而提高护士操作的熟练度,让医院和病人都更加满意。
目前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上岗后再考证,通常从事一年护理后才进行相关技能考试,因而扎针时找不准位置或力度不对等状况时有发生,让病员吃了不少苦头。据悉,护理人员紧缺的现状也在呼唤岗位准入制度。据分析,医生与护士的比例应为1∶2—1∶4,本市的医院远未达到这一比例,缺额约2.3万名。“不少医院为此找了很多‘外援’,导致护理水平参差不齐。”交通大学附属卫生学校校长巫向前说。
从去年起,交通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开始试行护理行业的技能考证,今年毕业生考试的合格率为60%,优秀率为18.2%。据巫向前介绍,考证标准是医院公认的,评分系统由全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部主任共同制订,考试内容分基础理论、无菌注射和人文沟通三部分。“国外看病讲究‘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医院对病员的治疗很看重精神安慰和心理关怀,人文沟通就是与病员的沟通能力。”该校实训中心主任称。
记者昨天在该校实训基地看到,一整套完全仿真的人体设备让学生如同在病员身上一样进行练习,手感也和真人完全一样。仿真的手臂在扎针时会抽出血来,内脏也会肿大起来,让学生能够练习触诊,新生儿实训室内的“婴儿”甚至是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有的还有胎记。做了完全按照医院标准的练习后,学生毕业前就能进行护理技能考证,获得证书后再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