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民营经济周刊:民营药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民营经济周刊:民营药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发布日期:2007/6/15 10:09:25

       民营医药企业是推动我国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但是,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发家”容易,持续发展难的尴尬。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应如何解决呢?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秘书长、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科研副院长郑东海。

  中国民营经济周刊:您认为民营药企的产品和国有大型药企的差距是什么?

  郑东海:就产品质量而言,我感觉它们两者的差距微乎其微,因为都经过了GMP认证。说差距,国有大型药企在研发、生产和运营方面应该比较成熟,服务、信誉可能会优于中小型药企。

  中国民营经济周刊:作为医院的负责人,您选药的标准是什么,民营药企多点还是国企多点?

  郑东海:医院进药都走医药公司,这是国家强制规定的,即使是自己研发的产品也不例外,这是程序问题。至于我们用药选国企还是民营,并不是一定的。我们主要看临床疗效,疗效好的我们就用,没有国企和民企的概念。如果疗效相当,我们选择的标准就是价格,毕竟像我们这些民营医院,成本控制也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其次是服务,最后就是要看医药企业的信誉问题了。如果这些方面都比较符合我们,我们是愿意和企业长期合作的。

  中国民营经济周刊:照您这么说,只要民营药企产品能进医药公司,生存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郑东海:理论上是这样。药品要进入医院,应用到患者身上,发挥其医疗作用,首要的一点就是进入医药公司。不过现实中,大药企产品进医药公司比民营药企简单点,但并不是说民企就没机会了,只要它们保证药品的临床疗效,端正服务态度,树立品牌,机会总会有。

  中国民营经济周刊:您作为医药学方面的专家,对我国中小民营药企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肯定有一定认识。您认为,当前民营药企可持续发展存在瓶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郑东海:我个人认为阻碍民营医药企业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首先是人才问题,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一个企业无论是从管理还是到产品的研发方面,都是围绕着人才进行的,尤其是民营药企产品的这种特殊性。材料显示,民营医药企业中,懂专业知识,能拓展市场,又能参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能挑大梁,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新药开发带头人或者学科带头人匮乏,懂医药技术,熟悉国际医药市场,懂得外国法律又能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人才匮乏。

  其次,民营医药企业资金不充足。医药行业是一个投资巨大的产业,一家通过GMP认证的普通研发企业,正常运营需要成本大约为1亿,而兼研发、生产水、片、胶囊剂的企业则需要3~4亿元。可以说,资金问题在中小民营药企中普遍存在。然而有些民营医药企业在资金不充足的前提下,花大笔钱修建了华丽的办公大楼,搞“形象工程”,留给研发部门的资金则寥寥无几,自然发明不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长此以往,企业运营必然出现危机,面临破产。

  第三,政策方面的某些不足给中小民企的影响也是蛮大的。在保护国有大中型医药企业方面,相关部门做的比较好,但对小药企的保护力度就有些欠缺。比方说,如果一些小的民企做了一些法律规范之外的事,等待它们的可能就是吊销营业执照和封厂整顿。这些做法对小药企来说是致命的,完全没有了翻身之力,可能从此“淡出江湖”。

  中国民营经济周刊:那您认为解决途径主要是什么?

  郑东海: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资源,谁拥有并利用好最优秀的人才,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尤其是医药行业。而民营医药企业需要做的就是要从体制的高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根据自身条件,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并尽可能地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例如,帮助解决配偶就业、调动、子女教育等问题,以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这不仅适用于民营医药企业,各行各业都可以把它作为留住人才的法宝。

  资金问题是制约中小药企发展的又一拦路虎。一个企业要保持从头至尾,从上到下的良好发展的态势,必须要解决好资金链问题。没有资金,企业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资金的解决途径一般为从外部融资和内部的减少无效资金消耗。外部资金无疑是企业发展的一大保证,有途径从“外面”找到资金源对中小药企来说好比“免死金牌”,毕竟从数量上来说可以满足医药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所需。如果缺少这一来源,内部规划对企业的发展生存也是举足轻重的。据了解,药品生产企业正常的也比较科学的流程应该是:研发、生产、销售,而且它们呈现出一种“哑铃”状,即研发和销售占大头,生产这一环节可以适当弱化。由于一些中小药企的资金相对缺乏,从而不能保证面面俱到,但只要确保研发和运营方面的资金充足,发明出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申请专利,形成品牌,就可以使企业正常运营。

  在国家宏观政策方面,民营医药企业更加需要和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因为它是我国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主力军,担当了大任。国家的政策如果在民营医药企业方面再多一些照顾,它们可能会生存的更好,做出更大的成绩。民营企业的抗击打能力都是比较弱的,国家的适时照顾可能会令它们如沐春风,吹起奋勇前进的号角,为医药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手记

  民营企业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期间诞生的产物,可谓是异军突起,但在逐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国有企业所不可想象的困难。尤其是民营医药企业,它们的特殊性造就了其更加波动的命运。

  医院在药品的选择上并不是只向国营大药企看齐,它们更要看重药品的临床疗效,只要质量好,医院就会“买账”。这就提醒了广大的民营药企,在药品流入市场前,一定做好质量把关;所以药企在“面子工程”上应该少花费精力和财力,而将资金用在研发新品上,多研发、生产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才是明智之举,做好服务,包括售前积极接受相关机构的咨询和考证,售后的质量跟踪和定期回访,对客户诚信,不弄虚作假,树立自己的信誉,打造自己的品牌。

信息来源:网络报—中国民营经济周刊

信息编辑:艾朝霞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鞣酸蛋白 片剂 新疆 2018-06-30
茶碱缓释... 缓释胶... 江西 2017-08-30
利福平胶... 胶囊剂 贵州 低... 2018-06-26
枫蓼肠胃... 合剂(... 福建 2017-07-29
双唑泰阴... 阴道膨... 四川 2019-11-04
黄地养阴... 颗粒剂 黑龙江 非... 2018-11-05
酒石酸伐... 薄膜衣... 江苏 非... 2018-02-10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