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台湾相比,内地的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压抑内心的痛苦。”在近日举行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举行的海峡两岸乳腺癌患者抗癌心得交流会上,台湾乳腺癌患者支持团体负责人曹紫平表示,患乳腺癌对女人来说是人生重大打击,而大陆地区很多女性在患病之初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和抗癌的信心,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专家指出,病友之间恰当的安慰能够更好地释放负面情绪,使病人鼓起抗癌的勇气。有数据显示,病友互助组织介入后,坚持做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比例可增加一倍。 得病后孤立无援险些支撑不住
乳腺癌在威胁女性生命的疾病中排在前三位。有统计显示,每八至九个女性一生中就有患上该病的可能,其中高发年龄段为45岁左右。在“中年危机”和“夺命风险”的夹击下,很多患者的内心不堪重负。
曹紫平女士当年就曾面临类似的困境:“14年前,我42岁,被确诊为乳腺癌二期患者。当时两个女儿才14岁,我想‘完了,我要死了,孩子怎么办?’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看到她俩披上婚纱。” 患癌之前,作为一名事业型女性,她在自杀干预热线担任义工,在生活和工作中均力求完美。她从没有参加过体检,也压根不知道乳腺癌是何病,得病后的绝望和孤立无援差点将她吞没。随后的化疗更是令人痛苦。很多患者都因无法忍受化疗的剧烈反应,而放弃了治疗,也便放弃了生命。
幸好,接受手术后,曹紫平女士扛了过来。有感于这段经历,她一手创办了患者互助性质的组织——台中市开怀协会,希望通过病友之间的互相鼓励、心理抚慰,帮助彼此一同走过抗癌治疗的艰难岁月。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本站编辑: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