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张功耀在《医学与哲学》杂志公开发表他的《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开始,中医批判者从中医史、中医基础理论到中药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医学展开全方位批判。当然,这些批判也受到中医界以及其他学者、公众的反批。网络上有人曾说:“按照科学来施行医术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西医,打个比方,中医里治腹泻的药方就是盐水炒黄连,而西医就是分析黄连的成分并提炼出黄连素片。但不知为什么倒是中医的方法见效快?”
“中医应以开放的心态和严谨的态度两个原则向前探索。”长期在美国学习西医、目前任香港中西医结合学会学术小组组长区结成博士说。
没有人认为,中医已经发展到完备的、无懈可击的地步,无论是中医批判者,还是中医捍卫者。但愿这些观点交锋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并以此推动医学进步,给人类更多的福祉。

何祚庥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称是中医害死了陈晓旭
交锋一:中医是不是伪科学?
何祚庥(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阴阳五行理论”完全不具备如玻普所述的科学理论必须具备的“可证伪性”,因此是伪科学。
杨小明(科技哲学教授):大道无言,大象无形。以整体、有机与综合为视角的中国文化、中医,以无方无体为法,以万有不变为旨,无形胜有形,不变应万变,兼容同化,吐故纳新,此“道”也。相对于“技”、“艺”、“术”或“器”等味道浓烈的西方近代科学包括西医而言,中国文化、中医就是超越于科学的“艺”与“术”的整体——“艺术”了。
交锋二:中药“复方”能不能治病?
方舟子(科普作家,分子生物学博士):中医的“复方治疗”,动辄几十味草药一起上,撞大运,碰巧某种草药里面含有对所治疾病有效的某种成分(尽管如此,这也只是概率非常小的事件)。
米烈汉(中医学教授,中医主任医师):如果用“碰巧”能解释复方,那方剂学是研究什么的?中药的配伍是按照君臣佐使的规律进行的。方剂学就是研究药物组合的规律的科学。如果医生靠“碰巧”、靠撞大运,那么所有的医生疗效应该是接近的,为什么还有名医呢?
信息来源:新华网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