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食字号仿药李鬼猖獗依旧 制药业很是受伤

食字号仿药李鬼猖獗依旧 制药业很是受伤

  发布日期:2007/7/6 14:26:30


       尽管2007年3月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对仿药类食品进行了喊停,但由于监管力度并不到位,公告发布至今已3个多月,仿药类产品依然在市场上大行其道,而这让品牌类中药企业感到“很受伤”。

       仿药食品屡禁不止

     “如果相关监管部门前来检查,市场上的仿药食品就会少一点,而一旦检查过后,这些产品就会重新露面。”5日,厦门桂龙药业华南区经理廖育川说。

       桂龙药业的品牌产品“慢严舒柠”深受仿药食品伤害,此前,桂龙药业曾联合全国各地工商部门进行打假,仅“慢严舒柠”一个产品就查出30多个假冒品种。而这些假冒品的药盒上都打着食字号的批文,产品名同音不同字,包装也与正规药品很相似。

       据廖育川介绍,由于仿药食品的猖獗,“慢严舒柠”一年的损失就将近300万元。而卫生部喊停仿药食品后,情况也未有大幅改善。

     “公告刚发布时,情况稍好一点,但最近,这些假冒药品似乎又开始复苏了。”广州星群药业董事长苏广丰对记者说。

       星群药业的“夏桑菊”同样是仿药食品假冒的热门产品。虽然在公告发布后,其销量已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0%,但前不久,星群药业在广西、广东、海南、上海、四川等地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量违法的“食字号”“夏桑菊”等依然还在药店、超市中出售,按照公告要求下架停售的还不到总量的一半。

     “尤其是在那些城乡接合部的超市里,仿药食品卖得特别多。”苏广丰说。

       企业呼吁加大监管力度

       面对依然猖獗的仿药产品,廖育川显得很无奈。“企业不能既当教练,又当裁判,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依靠加大宣传的方式,来突现自己的品牌。”

       而苏广丰表示,部分零售终端之所以对于仿药食品“情有独钟”,还是因为其可以从中获取很大利润。

       比如星群药业的“夏桑菊”,零售价一般在12元左右,但假冒产品的出厂价只有2~3元,零售价不到8元,其间的差价正成了药品流通企业暴利的来源。

       苏广丰说,事实上,卫生部的公告中只是提到了不能生产仿药食品,却没有提到不能销售仿药食品,且喊停也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药监部门即便查到仿药食品,也只是对销售的药店进行轻微的处罚,但由于许多仿药食品都是在小作坊里加工而成的,因此根本找不到源头。

       采访中,不少企业都说,他们希望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能大大加强,从而彻底杜绝市场上的仿药产品。

     “应该说对仿药产品喊停还是取得一些成效的,只是执行起来还需要一段过渡时间,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苏广丰说。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站编辑:张静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夏天无胶... 胶囊剂 黑龙江 非... 2018-11-05
氟哌啶醇... 片剂 山西 基... 2021-12-01
信迪利单... 湖南 2019-12-31
复方盐酸... 缓释胶... 海南 低... 2022-10-24
包醛氧淀... 散剂 广西 2016-11-10
复方北豆... 薄膜衣... 山西 非... 2017-08-01
儿泻康贴... 膜剂 四川 2019-11-04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