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使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近5倍,且发生率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因此,对于房颤患者,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尤为重要。但是,我国房颤抗凝治疗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对血栓栓塞的预防力度不够、抗凝治疗率低、未规范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等,已经成为我国房颤抗凝治疗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张澍教授等专家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心房颤动论坛 "上一再强调的问题。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60岁以后增加显著,平均每10年发病率增加 1倍。房颤患者的病死率是无房颤者的两倍。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国外相继开展了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评价对房颤患者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5个临床试验(AFASAK、SPAF、BAATAF 、SPINAF、CAFA)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华法林抗凝治疗使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68%、死亡率下降33%、复合终点事件(脑卒中、体循环栓塞和死亡)的发生率下降48%;而阿司匹林使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36%。
信息来源: 产经网-中国医药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