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市场上,消毒剂和清洁剂种类繁多,不断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据媒体报道,家庭因使用消毒剂导致人体中毒事件屡有发生,值得关注。使用消毒剂的目的是消毒,但消毒不当,就会伤人。因此消费者要理性购买消毒剂,不可听信促销人员的“甜言蜜语”,走进使用误区。 专家介绍,家庭消毒剂按杀菌作用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三种。一些人误以为,在家中使用高效消毒剂杀菌才安全,其实不然。杀菌力越强的消毒剂,对人体的刺激性、毒性、腐蚀性越大。如过氧乙酸和戊二醛消毒剂,虽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但也能将水泥地腐蚀,并污染空气,对人体呼吸道和皮肤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致皮肤严重过敏。目前,集高效、速效、无毒、无环境污染的消毒剂仍在研制中,所以家庭使用高效消毒剂要慎之又慎。 最近,有些卫生问题专家指出,家庭并不需要具有消毒作用的清洁剂,错误使用它们反而会给生活带来危险:儿童可因接触清洁剂发生中毒;成年人则会因使用不当对自己和亲人造成潜在危害。例如,有些人以为含氯的厕所清洁剂作用不大,于是再加含酸的洗涤剂,结果产生了大量有毒氯气。专家认为,普通家庭没必要使用灭菌清洁剂,因为常规的清洁方法,如热水和肥皂就足矣。 目前不少生产洗涤剂、洁厕剂、洗衣粉的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越白越干净”的心理,在产品中添加荧光增白剂,以使衣服洗后显得雪白干净,并在电视上大肆宣传。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吸收紫外线后可呈现荧光的化学增白染料,进入人体后,可与人体中的蛋白质迅速结合,很难被排出体外,给肝脏增加了额外负担。荧光增白剂还对人体皮肤具有刺激性。一些发达国家早已规定,在卫生用品、贴身用品和洗涤用品中,不得添加荧光剂。家庭中,哺育婴儿、洗涤衣物和清洁家居等家务大都由女性完成,所以荧光剂对女性的危害更大。 尽管消毒剂和清洁剂有诸多弊端,但日常生活中人们又确实离不开,因此它们被专家戏称为“半是天使半是魔鬼”。要想在使用这两种产品时趋利避害,就要牢记专家的建议:对于高效消毒剂一定要慎重使用,一般家庭使用低效消毒剂即可;用清洁剂清洗的餐具等物品,一定要用清水充分洗净;成人衣服使用洗衣粉后,要用自来水冲冼干净;婴幼儿的尿布、内衣等最好不用洗衣粉,而用肥皂。 以举行“义诊”、“健康讲座”为名,推销药品、保健品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这种伎俩,明眼人往往一眼就可识破。而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医疗保健器械厂家又推陈出新,发明了更加“人性化”的诱骗方法,目标直接针对老年人。他们往往会诱惑老年人参加所谓的“免费体验”,然后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夸大宣传,使得不少老年人一时冲动,拿出多年积蓄,购买他们的医疗保健器械,这些器械价格动辄上万元,而其中一些产品根本没有销售人员所吹嘘的那些神奇功效。 ■免费“体验馆”开进住宅小区 近一段时间,在一些住宅小区,悄然冒出了一些“免费体验馆”,往往是在一楼租一两间房子,摆上一些医疗保健器械,宣称为老年人做免费保健治疗。笔者曾观察某保健床厂家在居民小区设立的体验馆,每天开门时,那里的工作人员会站成一排,每当有老年人经过,他们就会热情地打招呼,请老人进去体验一下他们的产品。当体验馆里聚集了一些老年人,体验馆的所谓“讲师”便会邀请两三名据说已经购买了该保健床的老人为大家讲述自己的病史,以及使用保健床前后的病情变化。笔者在那家体验馆目睹过一次这样的现身说法,一位老年人说:“我得肩周炎20多年了,好多大医院都去过,一直没有效果。现在病情好多了,腿脚也灵便了。”另一位说:“我患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半年的时间了,去大医院理疗三个月,一点效果没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熟人的介绍下购买了治疗床,睡了三个星期,症状就消失了。治疗床就是不一样……”老人讲完后,“讲师”对在场的老人们说:“人老了,不就是图个健康吗?把钱留起有啥用?”听到此话,老人们不由自主地点头。 演讲完毕,销售人员便纷纷上前,拉着参加体验的老人,扶他们到保健床上躺好,销售人员坐在床边,亲切地握着老人的手,关切地询问老人的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有的还不时地轻轻抚摸老人的脸部或者头发,那副亲切的样子,简直就像女儿一样。而到最后,销售人员无一例外地都会对那些早已经被“忽悠”得晕头转向的老人们说:“在体验馆做体验,每天只能做一次,一次40分钟,这样只能发挥治疗器1/5的功能。如果在家里做,每次就可以做40~60分钟,每天做上3~4次,这样就能收到全效了。” 一些老年人说,做几十分钟的治疗以后,确实感觉挺舒服,因此,不少人在体验了几次以后,便不惜重金购买了治疗床。 ■专门诱骗老年人 60多岁的郑老先生在菜市场买菜时,一名妇女喊住他,自称是“省疾病防治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给市民做免费的健康调查与防治,希望郑老先生留下联系方式及家庭住址。郑老先生患高血压病已有几年,一听是免费检查,就留下了电话号码。 第二天下午,郑老先生接到电话通知:“明天上午9点,某招待所4楼,某大医学院教授将给大家讲课,并做91项免费身体检查。” 第三天上午,郑老先生来到该招待所,发现前来听讲的有好几十人。大家听完课,就是身体检查,大夫很热情地帮郑老先生检查了一下,然后说:“170/105,太高了,我们公司研制的降压仪获得了美国的质量认证,您老来试一下。” 随即,工作人员将几个电极贴在郑老先生的身上,半小时后,大夫又给郑老先生测了一次血压。“160/100,血压降了。老先生,您可得注意了,高血压病很可怕,稍不注意,就有脑出血、脑梗死的可能,很容易导致死亡或残疾。这个仪器效果很好,每天早晚治疗一次,不出两个月,你的血压就恢复正常了……”郑老先生一问,这个仪器的价格是8000元,老人说:“我没带那么多钱啊!”大夫立即喊来一男一女:“你俩拿着降压仪陪老先生回家拿钱吧。” 三人来到郑老先生家,郑老先生的儿子正好在家,他把降压仪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连生产厂家的名称和地址都没有,于是不让父亲交钱。同来的那两人立即大为不悦,双方发生了争执,最后,郑先生不得已打电话报警,才得以解决。 ■消费者要提高警惕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医疗保健器械很多,有的产品对某些慢性疾病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更多的产品则是打出高科技的幌子,其产品其实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只是通过夸大宣传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在住宅小区等老年人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免费体验”点,以各种方式吸引老年人参与体验,最终诱使其购买。 为何假劣医疗器械的厂家专门盯住老年人呢?这是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器官逐渐老化,因而十分关注自身的健康,因此他们愿意为了健康而花钱。同时,老年人对社会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较低,防范意识薄弱,容易被 “免费体验”诱惑,容易被“高科技”等夸大宣传所迷惑。那些心怀叵测的厂家,通常会采取各种伎俩迷惑老年消费者,以下几种就是比较常见的。 一是甜言蜜语,对老年人提供“贴身攻心”的服务。具体做法是:派出大批业务员,通过打电话或在公园、市场等各种公共场合派发邀请函,先与老人套近乎,继而热情邀请老人免费参观“体验馆”,还安排车辆免费接送老人,甚至提供免费午餐等。同时,不断地向老人展开游说,让老人觉得盛情难却,然后再故作“今日有、明日无”的优惠报价,如游说成功,业务员便趁热打铁,立即跟老人回家取钱,而且他们通常会巧言推托不开发票。 二是卖点新奇,打着所谓“绿色、环保、健康、高科技”等旗号,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派发精美的广告资料,对产品夸大效果,甚至进行捏造和虚构,将不具备治疗功能的产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此类促销,几乎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套路:首先,是以“免费体验”、“免费体检”等为诱饵,把老年人诱至某一场所,让老人体验某种产品。然后,往往就是体检,通过夸大病情,对老人进行恐吓。最后,通过夸大甚至虚构疗效而强力推荐某种医疗保健器械,诱使老年人购买。 对于上述各类欺诈性促销,老年朋友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警惕,以免受骗上当。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能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规范这一行业的经营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信息来源:生意社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