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春柳)香港水务署发言人昨天就香港六成水塘的水含有香港海鸥形菌作出回应,称香港是世界上可享用最安全食水的地区之一,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香港海鸥形菌会对食水水质构成任何风险。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六成水塘的水含有香港海鸥形菌。“香港海鸥形菌”是港大于2001年率先发现的。由于在显微镜下,细菌的形态像海鸥呈弯曲状,因此获命名权的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把这种全新细菌命名为“香港海鸥形菌”。感染海鸥形菌的病征与一般社区感染的肠胃炎如沙门氏菌、弯曲杆菌的病征相似,所有病人均出现腹泻,其中八成的腹泻呈水状,两成的腹泻排泄物中带血,最严重的病人每天腹泻的最高次数可达30次,而持续腹泻的最严重个案为90天。
港水务署发言人表示,香港是世界上可享用最安全食水的地区之一。过去三年,水务署抽验的所有食水样本均不含任何大肠杆菌和埃希氏菌。
此外,当食水离开滤水厂时,每升均含有一毫克的残余氯,以控制细菌生长,确保送往用户途中不受污染和水质安全。由于氯气能有效消灭细菌,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香港海鸥形菌会对食水水质构成任何风险。
信息来源:新京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