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研究发现:海洋生物活性成分可抑制紫外线损伤皮肤 |
发布日期:2007/8/7 17:34:10 |
本报北京讯 记者刘云涛报道 把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水溶性小分子肽类物质(PCF)作为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这是记者日前从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第七次见面会上获得的消息。此研究结果为抗紫外线氧化损伤药物的研发找到了新的空间。 青岛大学医学院机能实验室主任王春波教授的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紫外线JNK-(Caspase-3)的级联反应是紫外线辐射诱导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凋亡的主要途径。而从海洋生物栉孔扇贝中提取的PCF可以有效的抑制模拟日光紫外线诱导的皮肤最外层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研究发现,PCF能够清除氧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阻断JNK的磷酸化和Caspase-3活化,最终抑制紫外线辐射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 过多的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可能导致皮肤灼伤、衰老、甚至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生。近年来,由于太空臭氧层遭到严重的破坏,地面接受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多,因此有关紫外线抗氧化剂药物的研发引起人们了广泛的关注。这一发现为海洋生物学科、医学、药学多学科领域交叉研究提供新思路,为天然抗氧化剂尤其是海洋类抗紫外线氧化损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奠定海洋贝类综合利用的理论基础。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