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小伙子,身患一种名叫“强直性脊椎炎”的怪病,从一名风华正茂的少年郎被折磨成形销骨立的病秧子,工作也无处可找。更令他郁闷的是,随着病情的加重,他想申请残疾证,凭借残疾人的优惠政策谋求一份职业,不想却屡屡碰壁,前后5次申办残疾证都未获批准。
18岁时突发怪病行动不便
今年27岁的小伙张民雾居住在黄浦区江阴路,9年前他患上了一种叫“强直性脊椎炎”的怪病,造成关节活动障碍,严重时甚至不能行走。
“这个病是在我18岁的时候发作的,以前我一切正常,发作前毫无征兆。”张民雾告诉记者,病发前他正在上技校,还和其他同学一样享受着快乐的校园生活。忽然有一天他走路时觉得关节疼痛,行动也开始不方便,起初他并未留意,后来一条腿的肌肉开始出现萎缩,这才赶紧去医院进行治疗。
经瑞金医院专家确诊为强直性脊椎炎后,张民雾便退学回家,开始了漫长的求诊之路。“从18岁到现在,我们一家已经跑了全国十多家医院,中医、西医、针灸、祖传秘方等都尝试过了,还是没有治好。”由于父母都没有工作,平时的治疗费用全靠爷爷奶奶每个月加起来不足2000元的退休工资。
3年内5次申办残疾证被拒
“现在家里已经没钱治疗了,平时发作时就吃点止痛药。”由于行动不便,张民雾找工作时也是屡屡碰壁,于是他想办一张残疾证,找份工作养活自己。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申请残疾证的道路会如此艰难。首先向居委会申请,然后上报到街道,再由区残联指定医院做鉴定,鉴定通过后才发放残疾证。然而就是鉴定这一环节,张民雾始终无法过关。“从3年前到现在,我前后申请了5次,都没有被批准。”张民雾告诉记者,由于区里是半年申报一次,从2004年开始的前4次申报都在黄浦区中心医院做鉴定,但是都没有通过,等到去年年底第5次去做鉴定时,对方以太过频繁为由取消了自己的鉴定资格。
医院:有疑义可调换评定人
记者昨日致电黄浦区中心医院求证此事,医院医务科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鉴定时医生严格遵守了残疾人评定标准,当事人未获通过是因为他没有达到评残标准。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是受区残联委托进行评定工作,医生也并不是某一个医院的医生,而是由几家医院的医生组成评定组进行评定。如果当事人对此评定有疑义,可以向区残联提出申请,由区残联指派另一家医院以及医生对其再作评定。
针对张民雾的特殊病情,该负责人解释说,并不是所有患上强直性脊椎炎的病人都能被评为残疾人,关键还是要看病情的程度,以及关节活动障碍的程度能不能达到残疾标准,这些都有严格规定。
残联:评残必须要有医院鉴定
随后,记者联系到市残联,市残联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残联虽然负责残疾证的发放,但是评定必须依据医院鉴定,鉴定标准为全国统一的《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
记者在这份评定标准中看到,在肢体残疾标准中,包括有脊柱畸形情况,主要有驼背、侧弯、强直三类。脊柱畸形被划为轻度(三级)残疾,基本上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不过在评定时有具体标准,要达到驼背畸形大于70度;脊柱侧凸大于45度。其中特别注明,小于70度驼背或小于45度的脊柱侧凸不属于肢体残疾。
对于张民雾的遭遇,黄浦区残联表示,目前他们并没有接到街道对这个情况的反映,他们表示,张民雾可以自己到区残联来反映详细情况,区残联会对此进行调查。
名词解释:强直性脊椎炎
强直性脊椎炎是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侵及骶髂关节、关节突、附近韧带和近躯干的大关节,导致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和畸形。病因尚不清楚。有遗传因素,男性多于女性,国内统计约为14:1。病人多为男性青壮年,70%以上发病在15-30岁之间,40岁以后很少发病。
信息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