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血源紧缺致人血白蛋白频遭断货

血源紧缺致人血白蛋白频遭断货

  发布日期:2007/9/5 9:39:00


  “人血白蛋白,你们这里有吗?”一大早,从浦东赶到市区某三甲医院药房的李女士焦急地询问,当被告知“暂时无货”时,李女士只能无奈继续赶往下一家医院寻找。李女士的母亲已经80岁高龄,正在一家医院急诊观察室抢救。为了买到这个救命药,她已经在外奔波了好几天却仍然一无所获。

  李女士的遭遇实际上并非个案。近期,人血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血制品断货的消息已经在不少病人中传了开来。记者从沪上各大医院也了解到,由于货源告急,医疗机构开始严格控制这两类血制品的使用。

  医院:癌症病人都排不上队使用

  昨天上午,记者以替朋友求购人血白蛋白为名拨通了医院的电话。“人血白蛋白啊,没有了,已经用完了,我们也想进点货”,一家中医医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除了车祸外伤抢救的病人外,其他病人我们都不用人血白蛋白了,因为货源非常紧张”,另一家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表示;“这个药这么紧张,像我们这种小医院早就没有了,就算市里有一点,也都是调配给大医院的”,一家区级医院药剂科科长表示。一个上午,记者接连联系了十余家医院,都被告知没货。目前医院急诊使用人血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原则是,优先给交通事故或其他重大外伤事故后大出血、肝硬化病人晚期抢救等为数不多的几种急重症使用。华东医院药剂科负责人宋钟娟表示,该院医生处方人血白蛋白要经医务处签字,没有签字不能开方。“过去把人血白蛋白用来给癌症病人辅助治疗或者手术后促进机体恢复,而现在这样的情况就基本不用了”。至于为何要对血制品使用如此严格,这位负责人解释说,以往每月该院都要使用500-1000支人血白蛋白,而最近几个月每月进货最多只有300支,供应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过去我们医院多的时候每天就要用掉几百支人血白蛋白”,某医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该院重症监护室的病人中80%以上都需要用人血白蛋白来挽救生命;肿瘤病人手术后依靠人血白蛋白来维持体内蛋白需求水平,如果术后长时间处于低蛋白状态,则并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很大,而感染和并发症对大型手术后的病人可谓致命。至于烧伤病人和其他外伤病人需要使用大量人血白蛋白,则更是常见现象。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肺内科里住的大量是需要手术的中晚期肺癌病人。病人手术中会丢失较多的血液和蛋白,术后恢复也需要用蛋白来愈合、修复创口,低蛋白病人更容易出现术后多种并发症和严重感染甚至死亡。现在,这些医院都告诉记者,为了购买人血白蛋白,工作人员压力非常大,目前缺口达到三分之二。为了保证术中大出血病人抢救时的用药,这些医院对于大型手术后病人除非特别危险,一般都不开人血白蛋白处方,只能让病人在低蛋白的状态下依靠抗生素和个人免疫力来度过感染关口。

  生产厂:正在停工待料

  就在各大医院、病人家属纷纷为遍寻不着的白蛋白而困惑焦急的同时,上海一家白蛋白生产企业已经停工待产数月。

  在延安西路定西路口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门口,每天从凌晨就开始排起长队,从全市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病人家属,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这里,“医院没有,我们想到生产厂家这里来碰碰运气”,从北翟路赶过来的丁先生说。不过丁先生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条车来人往的城市主干道上等待了整整一天,他只等来了越来越多和他一样心情的人。

  “今年上半年6个月中我们只开工生产了2个月”,生物制品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李晚华无可奈何地告诉记者,整个夏天他们都在等待复工的原料———血浆,什么时候生产线恢复运转,现在还是未知数。“我们的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可达到1000吨,近年来最高产能为每年500吨,但照上半年实际开工量计算,半年产能仅为100吨。”李晚华给记者算着账。对这100吨的产品,生物制品研究所几乎是掰着手指头省吃俭用地“过日子”,才能基本保证每月向主要医院供应少量产品,然而到了8月份,库存量也开始进入警戒状态。

  ■原因

  血源紧缺导致全国减产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血白蛋白如此紧张,生产厂家放着到手的生意不做,逼不得已要停产待工?

  记者从上海市卫生部门获悉,实际上停工待产可能是目前全国32家血制品生产企业的共同命运。“每年全国生产血制品的原材料至少需要4000吨,而今年原料供应连一半都不到”,外地一些医院今年以来在人血白蛋白采购方面甚至“颗粒无收”。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城市中临床用血十分紧张,然而号称“血黄金”的血浆更为金贵。“为了不影响大中城市医疗用血,血制品都是异地取血,且主要是在偏僻的农村地区设立血站”,生物制品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李晚华告诉记者,该所的血站就在贵州和江西。由于单采血浆本身属于公益事业,献血浆的农民可以得到的营养补贴并不多,尽管国家和企业对补贴标准一再提高,但随着外出打工的农民日益增多,愿意捐献血浆的人仍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这两年,吉林等个别地区爆出了“假冒伪劣白蛋白”的事件,为了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遏制部分地区因为非法采血导致疾病蔓延的势头,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卫生部等国家部委加大整顿力度,关闭了一大批不规范的单采血浆站。

  与此同时,卫生部对各地血站实施GMP认证(即血站必须达到国家标准药厂的标准要求)的工作也已启动。

  加强监管的一个正面效应是血制品质量大幅提高,而一个不可回避的负面影响则是,为了适应筹备GMP认证过程中的各项软硬件要求,不少血站把更多的力量投在了达标上,而在加大宣传力度和发展志愿者的工作上却受到了影响,这也是导致今年血浆采集量大幅度下滑的一个因素。

相关链接:人血白蛋白全线告急 9月10日起全省价格上调

信息来源:东方网-劳动报

本站编辑:张静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益肾补骨... 胶囊剂 吉林 2014-05-26
奥司他韦 颗粒剂 黑龙江 基... 2018-11-05
壮骨关节... 胶囊剂 贵州 非... 2018-07-06
硫酸阿米... 注射液... 湖北 2013-04-28
舒秘胶囊 胶囊剂 北京军区 2010-08-31
舒肝康胶... 胶囊剂 黑龙江 非... 2018-11-05
小儿柴桂... 口服溶... 江西 2017-10-11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