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蒋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日前举办第三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旨在探讨我国在医改道路上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向论坛发来的贺信中指出,健康产业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会稳定,目前正在着手进行的医疗改革更是关乎13亿民众的切身利益,希望与会的各界代表能从多种视角充分交流思想和看法。
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在论坛上列举了一组数据。根据卫生部“2006年全国卫生统计和决算资料”,去年我国住院总量达7906万人次,人均住院费用3384元/年,全国门诊量共24.5亿人次,人均门诊费用94.8元/年。如此算下来,全国住院和门诊费用高达5千亿元,人均年医疗费用近400元,同时,医疗费用每年还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针对这一现状,孙隆椿分析指出,中国的现状是医疗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极大部分,绝大多数个人或家庭无力负担医疗费用,尤其是大病、重病患者更无力负担,而农村比城镇负担能力更低。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就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全社会互助共济,也就是政府补助与全社会人群合理负担相结合的全民医保。
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则提出,要合理调整和回归政府职能,同时科学设计和维护市场机制。具体来说,李玲教授认为要双管齐下,从服务保障和财务保障两方面着手开展医疗卫生保障模式规划。其中,财务保障是指筹资方通过定点机构提供服务,筹资方向定点机构支付费用或被保险人支付费用后报销,保障人群“有钱可付”;而服务保障侧重提高服务的可得性和可及性,指筹资方举办医疗卫生机构以提供服务,保障人群既“有钱可付”又“有医可就”。实施的关键措施就是建立全民基本医疗服务制度,使所有居民通过自付一定费用获得政府指定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一目标需分三步实施,即扩大保障覆盖、整合保障内容和提高保证绩效。
信息来源:工人日报
本站编辑:小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