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称频繁使用手机有害
日常辐射无处不在
手机致癌,是真是假?
问: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究竟存在多少辐射?是否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了危害?
陈:一般来讲,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只要有电流,就会产生电磁场,即我们所谓的辐射。可以说,在人们生存的环境中,辐射无处不在。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指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大小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第一,辐射的强度;第二,辐射的时间。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累积效应”,强度越强,时间越长,危害也就越大。因此,除了一些必须直接与辐射接触的职业,对于一般民众而言,辐射的危害在短期内可能不易被发现。
问:除了手机,我们难免接触家用电器、电脑和无线上网等,这些对人体危害大吗?
陈:虽然它们都会产生辐射,但产生辐射的原理不尽相同。拿无线上网来说,它产生的辐射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电脑本身产生的辐射,另一个辐射源是无线AP(无线路由器)带来的电磁辐射。实际上,手机基站是民众能够接触到的最大的辐射源,它的功率相当大。与手机基站相比,手机和家用电器产生的辐射可谓小巫见大巫。
“手机致癌”说难下定论
问:最近一些欧美研究结果说,手机辐射会导致癌症,这是不是耸人听闻的说法?
陈:对于手机是否有害健康,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权威机构能够下定论。我们能够知道的是:辐射对于人体的影响是一个“累积效应”。人体作为导体,辐射使得人体内产生电流,但这与患上癌症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我们只能说,辐射会使人体细胞癌变的概率上升。同时,对于手机辐射来说,人体脑组织由于比较脆弱,距离手机天线又比较近,容易遭受威胁。
沃顿:对于射频辐射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所作的研究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了,特别是在实验室里对动物或细胞样本的研究。其中,大多的研究没有把测试人群在使用手机时经验的类型考虑在内,因为目前的技术还无法达到。在过去的十年里,几百项最新研究成果更直接地揭示出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影响。
尽管一些研究已经引起了关注,但连同科学研究一起分析,并无法证明手机和健康之间存在重大的联系。鉴于公众对此的日益关注,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研究机构都正在进行很多相关的研究。除了调查使用手机和癌症之间的联系,研究还涉及其它一些对健康产生的影响,其中也包括眼睛、睡眠、头痛和记忆问题。
民众无须过分害怕
问:手机是否有害的争论已持续30年了,依然没有明确结论。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又该如何判断和应对呢?
陈:首先要明确一点,对于手机是否有害,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定论。
辐射不像水火,看不见摸不着,受到的只是时间和强度积累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也正对手机辐射进行长期的研究,其验证过程可能还要花上30年。民众之所以对于各种手机有害论的研究结果忧心忡忡,是因为大家并不十分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继而产生心理障碍所致。其实,市面上的手机都是通过安全测试才投入销售的,因此民众对此无须害怕,大可放心使用。
寻找健康的平衡点
问:是否存在能够防止辐射危害的“安全距离”?
陈:由于每项产品本身的情况不同,进行安全测试时的测试距离指标也会有所不同。可以这么说,离辐射源距离越远也就越安全。并且,这种距离与安全度的关系并非线性递增,而是呈现出几何级数倍增长。
沃顿: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公布了一项潜在的健康隐患。研究表明,如果手机被放在离心脏起搏器很近的位置,会干扰其正常运作。但对于大多数的数字手机来说,如果与现今使用的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保持大约6.8米以上的距离,就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问:有一种说法,用耳机接听受到的辐射比较小,是这样吗?
陈:无论是拨打或接听电话,还是收发短信,在信号发出或收到的那一瞬间的功率最大,辐射也最强,比通话过程中高出数十倍,因此,建议大家使用手机时,在接通一至二秒后再把手机放到耳边。另外,由于收发短信产生的辐射是瞬间的,而拨打或接听手机时发出的辐射是持续的,后一情况下人体吸收的辐射显然更多。还有,使用手机专用耳机接听电话也可以适当减小辐射,但如果使用带有天线功能的耳机,辐射反而会更大。
问:是否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手机对我们人体的辐射危害?
陈:手机制造商正在努力尝试改进手机,以减轻辐射,争取更大的市场。
然而,手机信号强,辐射势必就大;没有辐射手机就无法正常工作,这是一对矛盾。而手机制造商要做的,就是在辐射和信号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采用折衷的方法改进手机。但具体的改进方法,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研究。
信息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本站编辑:魏雅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