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广州市民急救技术知晓率仅为0.44% |
发布日期:2007/10/12 11:44:11 |
“大脑缺氧4分钟,脑细胞就会有损害,所以我们要尽量在‘黄金4分钟’内进行急救,不过老年人骨头比较脆,作胸外按压时位置、力度一定要小心把握。”昨日上午,来自广州市红十字会培训中心的讲师许杰花了一天时间,为越秀区大塘街道的近40名普通市民进行了急救培训。这是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普协会主办的首期社区老人救护员培训班,按照设想,广州各社区的老人救护培训将逐渐铺开,直到在全市建立一支具备资质的老人志愿救护队。
猝死抢救成功率不到1%
此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街道属下的老人活动中心、星光老人之家等老人活动公共场所的专(兼)职工作人员。由红十字会培训中心派出老师义务授课。
广州市红十字会培训中心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老年人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心肌急症猝死时有发生。一般情况下,心跳呼吸停止超过10分钟,人的大部分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恢复的损害,很难抢救回来。但是目前广州救护车几乎不可能在接到报警后10分钟内就赶到现场。大部分护理人员又不会施行心脏复苏法,白白浪费了“起死回生”的机会。据统计,广州市每年猝死约8000人,但抢救成功不足1%。“广州市民目前的急救技术知晓率仅为0.44%,而欧洲大约是1/40到1/20,新加坡甚至达到了1/8,所以这种急救培训尤为重要,我们也大力支持。”红十字会副会长欧阳炳惠向记者强调说。
根据计划,救护培训还将逐渐在市内各社区铺开,参加培训的市民如果通过了红十字会组织的考核,都可以获颁广州市救护员资格证。医药卫生科普协会有意在受训人群中组建广州市老人支援救护队,每年组织一次定期培训。
受训者担心帮人急救惹麻烦
在昨日的培训现场,不少市民前来了解急救知识,但市民们对于日后在工作中使用这些急救术,还心存疑虑。来自豪贤社区的兼职社工梁大姐就对记者表示,自己家里人出了状况自己大概还会用学到的急救术试一下,若对象是星光之家的老人或街坊四邻,还真不敢。“主要还是责任问题,出了事不好办。”另一位吴姓社工也这么对记者说。
对于这种疑虑,许杰表示早有心理准备。但他认为越是这样越要多进行培训。“在国外一开始也有这种情况,不过知道急救法的人越多,这种担心就会越少。因为大部分人都知道你是在帮人,不是在害人,也不会有人再横加指责。”据悉,除了大力支持这次老人救护员培训外,广州市红十字会培训中心每月都会举办一次免费的救护知识讲座,有兴趣的市民都可以在每月第三个周日下午去麓景西路1号听课。“我们的目标是每百名广州人至少有一个懂得急救。”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