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我国应用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获重要进展

我国应用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获重要进展

  发布日期:2007/10/13 15:36:47

    新华网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 周婷玉)记者从13日召开的第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获悉,国家973计划项目“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已获重要进展,这意味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疗效将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证明。

     项目首席科学家吴以岭教授就项目在会上作了《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基础研究》专题报告。他指出,专题组通过3469例血管病变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了整体与局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脉络——血管系统病”证候诊断标准,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开展了不同类别通络药物对血管病变共性病理环节的作用研究,显示了通络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的良好效果;同时进行了通络干预急性心梗、脑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并提出通络干预血管病变的整合调节机制。

    与会专家表示,这些研究使得络病理论与临床应用之间越来越密切,发展中医理论最终是为了临床应用。

    临床致力于络病理论研究20余年的吴以岭曾提出络病理论研究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并研制出一系列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中药新药,其中有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以及治疗慢性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

    目前,通络药物研究及其临床评价正在国内广泛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发表通心络研究论文1000余篇。

    络病理论及通络药物研究也引起国外医学界的关注,多项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正在深入进行,如2006年与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医学院心血管研究室合作申报的“通心络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开展的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转基因动物作用研究等。

    广义的络脉包括气络和脉络两大网络系统,气络和脉络病变也成为络病学两大学科分支。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及糖尿病血管病变并发症等难治性疾病中的病理状态。目前,中国已有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20余所院校开设络病学教学课程,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也将络病学列入医师继续教育课程。

信息来源:新华网

本站编辑:小静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注射用硫... 冻干粉... 浙江 2021-09-18
米力农注... 注射液 北京军区 2010-08-31
注射用重... 粉针剂 江西 非... 2016-09-20
氢溴酸伏... 片剂 陕西 2020-02-18
注射用甲... 注射剂... 广西 2016-11-10
清开灵注... 注射液 安徽 2015-07-29
注射用前... 冻干乳... 江西 2017-09-11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