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是:知晓并减少你的骨质疏松危险。
专家建议,学会从饮食中摄取钙质,可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质疏松比心脑血管病更可怕
“可以说骨质疏松症比心脑血管类疾病更加可怕,”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教授程国田指出,“因为后者只发生在少数人群,而前者将潜在于人一生的各个年龄段,将直接影响人类的寿命、健康和生命质量,其中最直接的危害就是骨折。”
据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骨质疏松患者已超过800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生人数逐年上升,且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中,女性较男性更为明显,患病人数男女比例为1:3,女性患骨质疏松骨折的终身危险性是男性的3倍,这足以说明骨质疏松的普遍性,要战胜这一隐性杀手,关键在于能够早期诊断、早期防治。而定期进行全身骨密度测定是目前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防患于未然的最重要、最准确、最直接也是最有价值的环节。
高盐饮食导致骨钙质严重流失
中国医科大学教授王春友指出,东北人比较喜欢吃咸的东西,而摄入过量的钠正是导致钙流失的主因之一。
一般而言,肾脏每天会将使用过的钠随着尿液排到体外,可是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大约也会同时耗损26毫克钙。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可是人体需要排掉的钠越多,钙的消耗也就越大,最终必会影响到骨骼中所必需的钙质。
大致来说,人们每天摄取的钙不及身体所需的二分之一,除了必须设法加以补充,以保持体内钙和钠的平衡外,还需要靠丰富的维生素D(包括含有维生素D的牛奶和谷物)和维生素K(绿色的蔬菜),才能使骨骼健壮,身体健康。
“另外,经常晒太阳,可以促进人体内的维生素D产生,进而促进钙的吸收,是现代人预防骨质疏松的最好办法。”王教授强调。
补充骨营养要从35岁以前开始
王教授指出,调查显示,人体从35岁左右开始每天都会丢失30~50毫克的钙质,此时骨质流失的速度也开始加快,疲劳、乏力、颈椎关节疼痛等各种亚健康现象就会随之而来。因此,最迟在35岁就要开始注重骨营养的补充了。否则任其长期缺钙,一到老年,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症及牙齿脱落就会接踵而至,骨折也容易时常发生。
“因为我国人民的膳食主要以谷物、蔬菜为主,食物结构欠合理,很少食用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而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钙往往不易被人体吸收,所以缺钙威胁着各个年龄段人群的身体健康。”王教授强调。
另外,为骨骼补充营养并不是简单地补钙,人体骨骼主要由各种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骨胶原蛋白、软骨素、膳食纤维、氨基酸等多种人体必需骨营养组成,这些共同决定了骨骼的质量。
所以,调整饮食结构,注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摄入才能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当然对于骨骼来说,钙质是必备要素,所以要从年轻时就注重钙质的补充和吸收。
相关连接:骨质疏松
信息来源:辽一网-华商晨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