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未来药物可对肿瘤实施“精准打击”

未来药物可对肿瘤实施“精准打击”

  发布日期:2007/10/20 8:09:56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被誉为“超分子化学之父”的法国科学院院士雷恩昨天在杭州透露,未来以超分子材料为载体的新药,好比钥匙开锁,既提高药效又可降低药物副作用——

  昨天,68岁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被誉为“超分子化学之父”的法国科学院院士简-马力 雷恩被浙江大学聘为名誉教授。在该校药学院举行的中法生物有机与药物化学研讨会上,他透露了一个让普通大众感兴趣的话题:超分子研究取得的进展,将使未来药物对病灶实现“精准打击”。
     雷恩于1978年提出超分子化学的概念,并在1987年因“研究分子识别”的成果而摘取诺贝尔奖桂冠。
       会议间隙,在本次研讨会法方主席、浙江大学光彪特聘教授张勇民博士志愿担当翻译的情况下,雷恩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超分子研究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因为它可能使未来的新药具有明显的靶向作用。”他说,用超分子材料做的新药,将使药物具有良好的“靶向作用”,实现对恶性肿瘤的“精准打击”。例如,在对肝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目前所使用的药并不能做到仅对肝部肿瘤起作用,药物同时会影响人体其它正常器官。而一旦有了以超分子材料为载体的新药,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后,就可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精确度大大提高。此外,具有“靶向作用”的新药对非患病部位的影响甚小,大大降低了药物副作用。
      他认为,药在人体内起作用,就像钥匙开锁,这个“锁”就是需要治疗的人体器官。目前国际上所做的研究工作,就是利用超分子材料更好地打开“锁”。这把包含超分子材料的“钥匙”,既能精准地打开“锁”,又能精准地关闭“锁”,即有些药物通过活化起作用,而有些药物通过抑制起作用。

       会议期间,他还游览了西湖。让人惊讶的是,这位长期从事基础科研的学者,竟对西湖之美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西湖之美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是一个包含着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西湖周边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这些都是构成西湖整体之美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他表示,有机会还会再来杭州,加强与中国的联系。

信息来源:浙江日报

本站编辑:大静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消白软膏 软膏剂 吉林 2021-09-23
盐酸克林... 干混悬... 湖北 2013-04-28
盐酸普罗... 注射液 浙江 2022-09-22
玉叶清火... 薄膜衣... 甘肃 2022-01-06
重组人干... 乳膏剂 湖北 2023-01-19
盐酸托哌... 胶囊剂 广西 2016-11-09
注射用阿... 粉针剂 江西 非... 2010-07-16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