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接到数具无主尸体
广州市殡仪馆每年接到的无主尸体在1600具以上。至昨天为止,已经有1855具无人认领的遗体积存在冷藏库中了。每天都有新增的遗体。这些尸体多数是外地人在广州死亡的遗体,许多人在广州死亡后,送来时根本无法找到其亲人和证明其身份。还有一些是水警打捞上来的尸体、因交通事故或刑事案件中的非正常死亡者等。其中有一些是外国人的尸体。这些外国人在广州死亡后,根本找不到任何身份证明。像这样的尸体每年都有几宗。这方面的情况如何处理没有相关法规可依照,出现这些外国人尸体后,广州市殡葬部门只能寻求外交部的帮助,希望能弄清其身份,实在不行的话,只能长期储存。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殡仪馆的正常工作。
作为广州市国有最大的骨灰存放地,广州市火葬场从2001年~2005年,积压在这里的骨灰就达到了8000多具,为了保管这批骨灰,火葬场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每年多花800多万处理费
进入殡仪馆的地下室,推开冷藏库的金属大门时,一股难闻的恶臭就扑鼻而来,尽管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和口罩,但是一阵阵恶寒和臭气仍钻入体肤。在阴暗的灯光下,1855具各类遗体横陈在眼前。有的横陈在数十层的铁床上,躺得密密麻麻,有的存放在一个个冰冷的冷柜中。
这些存放在冷库里的遗体都超过15天的防腐期,尽管经过各种防腐处理,尸体仍然变形、变质,变得惨白、发黄……
如果按照1855具来计算,平均每天就有数具遗体入库,许多因交通事故或火灾等原因致死的遗体还要进行缝合、防腐等处理,因此每年因为遗体的保存、火化等处理费用就要花费800多万元。这对公共资源来说是极大的负担。
在火葬场内专门开辟了两个仓库来存放这些骨灰,里面的情况也让人大吃一惊。室内堆满了形式各异的骨灰盒(罐),在角落里,还有数不清的小布袋,旁边有示意牌,上写着“无名氏”。记者看到,最近的骨灰是2005年的,最久的是2003年的。许多骨灰盒价值相当昂贵。数千元一个的骨灰盒孤零零地藏在仓库的一角。
望相关市民尽快认领
无主的骨灰积存越多,而存放的空间是有限的,市火葬场内的骨灰存放场已经接近饱和。广州市火葬场曾在2002年对多年以上的超期骨灰作了一次深埋处理,但是处理的速度根本难以跟上积存的数量。
工作人员表示,中国人非常讲传统和人情。因此尽管以往有规定可以对这些骨灰作深埋处理,但是他们也是尽可能把这些骨灰保存着。
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办法》实施后,火葬场会对无人认领的尸体和积压的骨灰分别作火化、深埋等相关处理,希望近期内有群众尽快来认领和办理续费手续。相关无人认领的尸体的信息,除了在银河园门口公示外,还会在市殡仪馆的网站上作公示。
市殡管处还透露,针对无人认领的外国人尸体的处理难题,最近,民政部、外交部和相关部委已经制定出相关法规,目前正在征求各地意见,估计不久后就可以公布实施。届时,这一困扰广州民政部门多年的问题将有望解决。
《广州市骨灰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前天颁布,这个办法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记者昨天走访市殡葬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州市殡仪馆保存有无人认领的尸体达到了惊人的1855具,而火葬场内则积压着近6000具无主骨灰。
这些遗体和骨灰超期存放,占用大量公共资源,每年为了处理保存这些遗体就得多花800多万元。《办法》明确了存放的期限,该负责人提醒市民,近期将对外公示一批遗体名单,请家属尽快前来认领遗体,超期殡仪馆将作火化处理。
无主骨灰满6个月 公示后可处理
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新出台的《广州市骨灰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尸体火化后30日内,骨灰由殡仪馆(火葬场)免费临时保管,期满后按规定收取骨灰保管费;满6个月无人认领的骨灰,经公告30日后仍无人认领的,由殡仪馆(火葬场)进行登记后处理。这些规定明确了无人认领骨灰的具体处理程序,使市殡仪馆处理无人认领的遗体变得有法可依,提高了处理无人认领骨灰的透明度,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同时,根据之前实施的《无人认领尸体处理办法》,在公告60天后,市殡仪馆可以依法作火化处理。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本站编辑:大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