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狗变盘中餐”安全吗?医学专家称,狂犬病毒传播感染方式多样,屠宰者和食用者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
吃狗肉一般不会传染狂犬病
郑州市区自狗证开办以来,大量流浪狗出现在街头,更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养狗人将无证狗送至菜市场屠宰,昔日的宠物狗变成了今天的“盘中餐”。
那么,这些宠物狗变成“盘中餐”安全吗?
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了省疾控中心人兽共患病防治研究室专门负责狂犬病研究的医师王海峰。王海峰说,狂犬病主要是通过狗、猫的抓伤或咬伤传播的,也曾有过人被兔子和黄鼠狼抓伤后感染狂犬病的先例。人体皮肤上有伤口而被这些动物舔过,也会传染狂犬病。
狂犬病的传染率并非是100%,即便狗患有狂犬病,人被抓伤或咬伤后也未必一定会传染上,但狂犬病一旦被传染上,发病死亡率接近100%,所以人们被狗咬伤后容易恐慌。
对于吃狗肉而言,王海峰说,他目前还没有看到有资料介绍说因吃狗肉感染上狂犬病的先例。“但是吃狗肉一定要处理好,在温度和烹饪方法上都要注意,尽量煮熟煮透杀死病毒。”王海峰说。一般说来,狂犬病毒的抵抗力并不强,对干燥和一般消毒剂均很敏感,对温度作用也较敏感,加热56℃时1小时,60℃时10到15分钟,100℃只2分钟均可使病毒完全死亡。
因此,市民在加工和食用狗肉时一定要注意烹调方法,达到杀灭狂犬病毒的温度。
屠宰犬只一定要做好防护
王海峰说,虽然吃狗肉一般不会得狂犬病,但是在屠宰时也要注意方法,因为狂犬病毒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引起感染,因此,经营者和消费者都要注意个人防护。
狂犬病感染方式多样,接触患狂犬病的血、尿、乳、唾液、组织等含毒物,特定条件下吸入含狂犬病毒的气溶胶,都可发生狂犬病。
省疾控中心收集的1951~2005年河南省狂犬病疫情资料,及1997~2005年狂犬病病例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显示,我省狂犬病的感染方式以动物咬抓伤为主,但亦有因宰杀犬只而发病的报告。
狂犬病病毒一般集中在狗的脑子和唾液中,菜市场杀狗时,通常都是在暴露的环境中,屠宰者对狗剥皮、破脑,很容易把狗脑暴露出来。“杀狗者要尽量提前注射狂犬疫苗。”王海峰说。
怀孕头仨月别和狗接触
针对一些养狗人士,王海峰也提出了一些安全建议:第一,尽量避免孩子和小狗接触,以免被狗咬伤;第二,狗的免疫工作非常重要;第三,孕妇在怀孕头3个月尽量避免与狗接触,因为狗身上易患有弓形体病,这是一种寄生虫病,而且会传染给人,孕妇一旦传染上后,会造成流产或胎儿发育畸形。
链接
狗脑可能形成含毒气溶胶
在实验室内,经过离心机处理后的狗脑,可能会形成含有狂犬病毒的气溶胶(一种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一旦这种气溶胶被吸入人体,人就有可能感染狂犬病。
在众多的疾病研究中心,针对狂犬病的研究要在P3实验室进行,这是一种保护性非常高的实验室。其目的,一方面为了保护做实验者本身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防止这种病毒扩散到空气中,保护实验室外的人群。
理论上来讲,飘浮在空中的病毒对附近的人群也可能产生危害。但目前还没有因此发病的案例。
信息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