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晨报讯“剖”出来的孩子,出现“感统失调”后么办?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幼儿园、医院及个人开办有大大小小“感统训练”中心,吸引不少家长掏钱送伢来纠正“感统失调”。 10月26日下午5时10分,市实验幼儿园睿迪园,已放学的幼儿园却热闹异常。部分孩子仍在上幼儿园的“加餐”课--- 感统训练。每周一、周五下午放学后的两小时,都是该园宝宝的感统训练课,主要针对有不同程度“感统失调”的孩子。 该园丁正艳老师介绍,该园参加因“感统失调”而参加专门训练的共有20个孩子,其中自然分娩的宝宝为3人,其余17人均为剖腹产宝宝。 10月28日,记者到六渡桥、循礼门、江汉三路等感统训练中心看到,周末为孩子“加餐”纠正“感统失调”的家长不在少数。六渡桥美奇儿童城一感统训练中心的负责人赵小姐称,该中心从去年进驻武汉至今,注册的小学员有近1000人,年龄跨度从1岁半到13岁。 据了解,因无统一入行标准,不光幼儿园、医院等机构做感统训练,“感统”蛋糕还吸引了各类人群参与其中,如心理咨询师、退休幼教等,甚至还有会计、副食店老板等,训练课时费也是40~100元价格不等。 武汉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林梭提醒,如果孩子存在感统失调,家长应带孩子到专业机构测评,如果显示中度或重度,应进行专业的感统训练,轻度的感统失调可在家中配合训练自行矫正。 部分幼儿园“加餐”感统训练 在江城多家省市级示范幼儿园,感统训练已不同程度地渗透入幼教课程当中。有的幼儿园自购专业的感统器械,有些则与社会上的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办学。 10月26日下午5时10分,市实验幼儿园睿迪园一楼感统训练室内,10个孩子正在接受训练。心理咨询师黄进军主持训练。玩滑板、爬楼梯、走独木桥。部分小宝宝战战兢兢,不敢上独木桥。黄老师在一旁指导,10个孩子一一过了桥。 休息片刻,黄老师带孩子们来到2楼的淘气堡。海洋球、时空隧道、爬梯、秋千……一一玩过后,回到感统训练室,孩子们围坐在地上,两人一组玩起小猫钓鱼的游戏,黄老师说:“这是入静训练,主要训练注意力。” 像武汉市实验幼儿园这样的感统训练课,在江城已不是新鲜事。据了解,台湾幼教机构开发的皇家律动游戏,宣称是主要针对幼儿园宝宝感统失调训练的律动操,已与江城20所幼儿园合作,有的进驻幼儿园,有的采取直接加盟形式。 每课时50元八成为剖腹产儿六渡桥美奇儿童城的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赵拓介绍,该中心主打“感统”牌,专门针对13岁以下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10月28日,记者在该中心看到,训练教室外坐满了接送孩子下课的家长。两间教室,一大一小,一动一静。大教室以训练孩子协调平衡性为主,教室右侧摆有各种各样的平衡木,直的、S形等。五个孩子在平衡木上,边走边拍球,人和球都不能落地。大教室的另一边,三对五六岁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丢球,训练眼手并用的协调。 小教室主要进行孩子注意力和精细运动训练。指导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双筷子,地上撒满了小珠子,要用筷子把小珠夹进矿泉水瓶里。记者看到,一名小学四年级女生不会使用筷子,难以夹住小圆珠。 赵拓称,目前在该中心训练注册的孩子有400多个,从1岁4个月到13岁不等。该中心进驻武汉一年多时间,所有注册学员近千人,50元/课时,每个周期课时费为1500元。 赵拓介绍,在该中心近千名注册学员中,剖腹产出生的孩子占80%;感统轻度失调孩子占10%,中度占50%,其余为重度感统失调。 据了解,类似的感统训练中心三镇都有,一节课的价位从40~100元不等,既有上海、北京的感统连锁机构和自称来自台湾、美国的教育培训中心,也有开在社区里的小型感统训练室。 办一张个体执照即可开业招生 2002年底,家住司门口的杜先生在泰昌公寓9楼租了120多平米的房子,开办了“优贝”儿童健身会馆,以感统训练为主。“当时感统还是一个新名词,很多家长不接受和认可,所以取名为健身会所。”杜先生说,打着“健身”牌的儿童会所,实则是进行全套的感统训练。 120多平米的房子,每季度房租1万元,全套的感统器械花销1.5万,装修费1万多,教学技术加盟费1.5万,杜先生的儿童会所前期投入约5万余元。开业后,他的儿童会所最多时一天来30个孩子。“当时,在业内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个小区如果有10万人,适龄儿童占20%,那么最少有5%~10%的儿童存在感统失调,即1000~2000个孩子有训练需要,以一个孩子2000元收费,顺利的话,一年内最多可赚200万。”杜先生称,由于感统行业没有准入标准,办一张个体工商执照即可开业招生。 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教学理论支撑,杜先生经营的感统训练中心最终没能经营下去,2005年底被迫转行。 零门槛加盟从业者五花八门 据杜先生透露,常青花园四小区和青山南干渠步行街上都曾开过感统训练中心,常青花园店的创始人姓梁,是名会计;青山店主姓徐,原为副食店老板;武昌保成路夜市附近的感统训练机构,创办者为梨园医院附属幼儿园一名教师。 本科学金融的杜先生坦言,感统行业没有统一准入标准,从业者也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退休幼师、会计、商人等。感统训练中心的指导教师真正持有医师资格的少之又少。“招生时,大家都宣称自己的感统训练教学理论如何有针对性,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杜称,因无行业准入标准,很多方面无法统一,如感统器械、教学方法、效果评估均无法有统一标准。 据了解,目前武汉市各大感统训练中心内的器械来自国内和国外多个厂家,各自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也不一样。既有小区内作坊经营,也有从总店到分支的加盟形式。 高级心理咨询师贺继红说,从理论上讲,感统训练从业者应具备运动学、心理学、教育学三方理论,但很多从业指导教师理念储备并不全面。有的感统训练中心纯粹做器械训练和游戏,长期重复,孩子一是觉得枯燥;二是强度过大,身体难吃消。 感统失调“标签 ”莫乱贴 武汉 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康复科主任林俊表示,感觉统合失调通俗的说法是 “儿童大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轻微的障碍”,并不属于疾病,药力是无效的,必须通过训练才能纠正。越早发现,越早矫正,对孩子的成长和今后的学习会越有利。有些轻度感统失调的孩子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家庭教育慢慢矫正。 武汉市教科院学前研究室副主任彭淑珍说,0~6岁的孩子,情绪表现不稳定是正常现象,有些家长太敏感,过分焦虑,稍有问题就对号入座,依赖于教育培训机构的感统训练,导致一些孩子被乱贴上“感统失调”的“标签”。其实,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家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长应承担起责任,理性看待感统失调问题,以宽容、乐观的态度来对待。 彭淑珍说,家长应该学习如何完善孩子的感统训练,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鼓励孩子多动手,多与小伙伴交流。同时,还可在家庭中创造一些游戏,如父母陪宝宝同爬等,不仅锻炼了宝宝的身体,还可增进亲子感情。亲情可以解决孩子的很多问题。
信息来源:武汉晨报
本站编辑:大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