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了、焦虑了,怎么办?除了找最信任的亲友倾诉、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之外,我们还有哪些选择?连日来,记者多方走访发现,市民排解心理问题还有很多渠道。
1 渠道
到社康中心觅“心灵之友”
10月29日上午,记者走进罗湖区水贝社康中心,该中心主任、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方亚明正在和曾患精神分裂症的28岁女青年小丽(化名)聊天。小丽告诉方亚明,这半年来她再也没有耳朵边有人和她说话的异常感,恐惧的感觉也消失了,现在她可以正常上班了。
方亚明告诉记者,水贝社康中心是我市首批“心理卫生进社区”的试点之一,经过3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罗湖区精神病患者集中免费领药点,而且还为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以及其他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居民搭建了“心灵之友联谊会”的交流平台。
记者从市康宁医院了解到,像水贝社康中心这样的“心灵之友”正在不断扩大覆盖面,从前年的10个试点增加到今年的100个,覆盖全市六区。
2 渠道
拨打心理热线尽情倾诉
“您好,这里是康宁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请问有什么问题需要咨询?”黄凌谊是市康宁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的一位心理咨询师。近4年来她接了无数个电话,有咨询婚姻家庭问题的女性朋友、有倾诉自己人际交往困难的白领、也有打电话来称因为学习压力大而想要自杀的中学生。黄凌谊说,心理热线是很多人比较倾向的宣泄方式,每天都有60多人要打进热线咨询各种各样的问题,该热线也曾经帮助过很多在死亡边缘徘徊的人。
黄凌谊说,心理疏导的方式有很多种,通过电波来倾诉自己的心声,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据了解,主要针对劳务工的心理咨询热线本月将在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心理门诊开通。
3 渠道
心灵网站解开青少年心结
“我现在觉得很烦,觉得压力很大。每天上完课就是作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我总觉得有很多作业没做完,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我都快崩溃了……”这是深圳一名初三学生在“心灵网站”论坛上发的帖子。
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王鉴告诉记者,近几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深圳推出了若干整体措施。自去年6月1日始,“心灵蓝天”网站正式启动。每周一、三、六晚上7时至10时接受在线咨询,与网站配合的还有热线电话。王鉴说,今年深圳市中小学心理辅导中心将开业,各区也建立了相应的区心理辅导中心,形成了一个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体系,让有咨询需求的家长或孩子都可以就近得到帮助,缓解压力。
4 渠道
“心灵驿站”缓解女性压力
今年3月8日成立的妇女心理咨询室目前已成为我市妇女做“心灵按摩”的好地方。昨天,家住宝安的晓华(化名)紧锁眉头走进该咨询室,这已是她第4次来此进行心理辅导。在晓华与咨询师的对话中记者了解到,晓华老公出轨、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晓华说,从老公提出要离婚那天起她就开始整晚失眠,闭上眼就开始想怎么报复老公的出轨对象,从不吸烟的她也开始成为“烟民”。晓华说,到妇女心理咨询室谈过一次心后,她觉得舒服多了,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她都来。
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像晓华这样的案例在我市不在少数。随着经济发展、竞争的加剧,人们尤其是女性承受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
为此,市妇联除了在每周三、周四的9:00至17:30为有需要的妇女儿童提供免费心理辅导服务外,还开通了两部热线电话:83140909、83140903,专人值班为女性朋友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该咨询室从今年4月开始也向男士开放,为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妇女咨询室已经走进了梅林一村、景田社区和新华社区,今后该咨询室拟走进我市的各大社区,为广大妇女同胞搭建起“心灵驿站”。
5 渠道
有心病找社区专职委员
昨天上午,罗湖区某社区的社区专职委员杨姐如往常一般,来到精神病患者李莹洁(化名)的家中,看到了常常和她谈心的杨姐,李莹洁很主动地迎了上去。家人说,李莹洁在杨姐的帮助下,已经慢慢摆脱精神障碍,开始和外界接触了。
今年30出头的杨姐原本从事公司管理业务,但看到社区里很多精神残疾患者都得不到关心和照顾时,她辞去了工作,当起了专职委员。作为残联下属社区专职委员,杨姐每天的工作就是到精神残疾患者家中了解情况,如果患者家里有困难,她会向残联汇报,寻求解决方法。“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除了政府扶持外,家属要尽力配合。”杨姐说,在她的社区里现在有十几名精神病患者,现在她和患者及家属的关系都十分融洽,患者的病情也比较稳定。
罗湖区残联副理事长黄镜波告诉记者,如果专职委员不能解决精神病患者的问题,则转到社康中心治疗,再严重者就送到康宁医院住院治疗。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目前我市有336个社区残疾人协会,175个残疾人社区专职委员已经上岗。
信息来源:晶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