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健身卡吗?你锻炼吗?你的锻炼坚持多久了?上海体育学院“2007上海国际运动医学高层论坛”上,对参加体育锻炼的20岁-69岁人群进行分析发现,锻炼坚持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25岁-35岁年轻人坚持性最低。
同时,来自申城健身会所的调查也显示,因心血来潮办了健身卡后不去健身的人不在少数,有三成人竟然办了“睡眠卡”,一次也没去锻炼。
健身卡年终进入“冲刺期”
办公室白领沈小姐今年年初花2400元办了一张健身卡,头一个月,她每周一三五上班时多带一个运动包,下班准时出现在健身房跳操,从第二个月下旬开始,健身次数递减,半年不到,健身卡进入睡眠状态。这几天,走在路上收到健身广告的沈小姐突然想起自己还有一张被遗忘的健身卡,为了不浪费,赶紧趁年终到来之前翻出来抓紧时间练习。一周之内,她去了四趟健身房,整个周末都泡在瑜伽、跳操、跑步、游泳这些运动中。原想不要把卡浪费了,没想到很久没健身,因为短时间、高密度的体育锻炼,反而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浑身酸痛,骨头像散了架一样,甚至影响白天上班。
星之健身技术总监杨煜说,现在不少人的健身卡有明显的三期:新鲜期、睡眠期和冲刺期。一些人是因为被人鼓动后头脑发热买了卡,等到真正开始锻炼时才发现,需要付出很多毅力和汗水才能坚持下来,否则不仅看不到效果,还要为了浪费钱而心疼。像沈小姐这样在冲刺阶段长时间泡在健身房是不可取的,因为运动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有所麻痹,身体会觉得很疲劳,情绪上也会厌烦,锻炼就会转入无效状态。
年轻人易被娱乐活动“诱导”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院博士张春华研究发现,申城女性25-29岁的女性、30-35岁的男性锻炼坚持率最低。其锻炼时间少于6个月的人数比例最高。年轻人锻炼的目的主要是调节情绪、健美塑型,对锻炼效果的预期缺乏正确认识。业内专家表示,上海大都市有各种休闲、社交、娱乐活动,健身锻炼与之相比更加辛苦,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本更高,所以年轻健身者很容易被其他休闲活动“引诱”,这是影响其锻炼坚持性的重要因素。
调研分析显示,40~59岁年龄人群也能较好的坚持锻炼,提高运动能力,减轻压力,调节情绪是他们参加锻炼的主要目的。工作忙、家务忙是影响他们参加锻炼的最主要障碍。
研究结果还发现,锻炼的强度、频率、每次锻炼时间是影响不同年龄人群锻炼坚持性的重要因素,而锻炼目的和锻炼方式对其锻炼的坚持性也有一定影响。
三成人办了“睡眠卡”
威尔士健身综合会馆负责人告诉记者,据好几家健身俱乐部的统计,在已出售的会员卡中,使用率每年平均大约只有30%。这也就是说,一年中,持卡人只有平均120天左右在健身房里锻炼身体,一家健身房能有一半以上的持卡人每天来光顾,就很不错了。一大笔钱投下去了,许多人却当了“名誉会员”。
星之健身培训中心对500名会员调查发现,只锻炼了一个月就打退堂鼓的为12%,坚持三个月左右的约30%,坚持半年的接近20%,能够坚持一年以上的只有6.8%,另外,居然有32%左右的人办了健身卡,一次也没去练,成了名副其实的“睡眠卡”。
说到为什么一些健身会员不能持之以恒地锻炼,星之健身技术总监杨煜表示,这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包括不太会使用健身房的设备、对课程不熟悉、觉得教练无法提供到位的指导等。由于人才缺口和成本原因,目前健身房一般每200个会员配一个教练,这样的配备比例让很多教练无暇顾及每个会员。
“因为没有系统、有针对性的训练,一些会员锻炼显得有点盲目,有些人一周只到健身房一次,集中两个小时高强度锻炼,其实这种方法对健康或者保持体形都没有好处,练习者非常疲倦,这也会引起厌烦感。”杨煜说。“其实每天10到20分钟有针对性的训练更有效,而且练习者不会觉得太累。”私人教练可以根据会员身体情况为其制订个性化的系统运动菜单,但是由于费用较高让一些人望而却步。
长期室内锻炼者不妨走出去几次
上海胸科医院急诊科主任蒋锦琪教授认为,长期在健身会所进行锻炼,固然个人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但会所内一般是密闭的空间,空气流通性比较差,加上人流来往频繁,这种锻炼效果与室外相比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他建议长期进行室内锻炼者,应抽出一定时间参与些室外活动。尤其是最近天凉未寒,正是室外锻炼的好时节。
上海新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王长谦教授指出,因为秋凉不少人习惯在室内长呆、运动量减少,虽不会直接导致疾病产生,但会降低人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降低自身的抵抗力。因此,即便室外有些冷,适当多添衣服,注意保暖,也要坚持锻炼身体,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冬季寒冷天气。同时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特别要说的是,天天晨练未必有益健康。一周中用4-5天的时间进行锻炼,然后休息一两天,使身体得到恢复和缓冲,这是比较科学的锻炼方法。
对策1:激活沉睡已久的“健身卡”
在一些白领们常常光顾的BBS上,经常可以看到诸多转让信息:“虹口体育俱乐部的一年度游泳卡尚未启用过,现还有9个月有效期,3折转让……”、“小区会所年卡,500元超低价格转让,还能使用7个月……”每个帖子下面都有不少或讨价还价或咨询细节的留言。
上海曙光医院名中医王左教授告诉记者,在门诊中他常遇到一些慢性病患者,其中有部分年轻人都坦言自己曾希望通过健身锻炼来改变身体上的小问题。比如通过跑步或跳操来减肥、通过举哑铃来增加肌肉等,但往往实行一、二个月后发现没有特别的效果,便进入了厌倦期,慢慢就彻底放弃了。
在王教授看来,将手边多余或闲置的沉睡卡转让掉,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选择。这类因某种原因缺乏长久性的年轻人应当选择在公园或绿地健身的方法,或者选择一些随到随玩按次付款的球类运动。
对策2:将健身升格为集体活动
在上海海关大楼,每天有近2000名员工进出。为鼓励员工们坚持体育锻炼,减轻电梯拥挤,大楼近两年来一直发动员工“登楼健身走”,并采用IC卡记录楼梯级数的办法评选“健身走”冠军,员工只要将IC卡在每层楼上的信息采集器刷一下,指示灯就会由绿变红,电脑系统将自动储存一次该员工的登楼记录。此措施一出台即得到许多员工响应,目前每天都至少有200多人弃乘电梯爬楼上班。健身锻炼成了一种有趣味的集体活动。
记者还了解到,宝山区爱卫办也进行了此方面尝试。他们先后组织吴淞街道永清二村、罗泾镇合建村等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成员,分别来到罗店美兰湖和吴淞炮台湿地公园,跨越传统教室学习锻炼形式,开展了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户外课堂活动,成员们集体在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里进行锻炼,一般不会因某种原因而放弃了。
近年来,上海市爱卫办一直倡导办公室健身计划,就是希望市民在个人锻炼无法长久坚持的情况下,参与到集体大熔炉里共同锻炼,在毅力上互相监督、精神上互相支撑,这样锻炼的效果自然会更好。此举一出,连久违的广播操也开始在不少企事业单位中流行起来。
信息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