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11月发现两例流脑病例 已采取综合应对措施 |
发布日期:2007/11/15 7:08:54 |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日发布,入冬以来,湖北相继报告了两例流脑病例。这两例病人为宜昌、武汉两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疫情监测中发现的散发病例,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证实为C群流脑双球菌感染所致,但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据了解,流脑双球菌分A、B、C、D等13个血清群。A、B、C三群流脑双球菌为湖北省人群健康带菌常见菌群。在该省A群流脑双球菌引起的发病较多,占95%以上,其它菌群引起的发病较为少见。长期以来,湖北省流脑发病水平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614/10万,降到了现在的0.09/10万以下(为历史最低水平),目前流脑在湖北属高度散发状态。
据称,本次发现的两例C群流脑病人经当地传染病医院的积极救治,病情正在好转,均无生命危险;经对两例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没有发现新发病人;已对疫点进行了终末消毒,对疫点周边地区易感人群进行了预防服药及应急监测等紧急控制措施,目前在疫点周边地区没有发现类似病人。
流脑是可防可治的,接种疫苗为预防流脑的首选措施。从1986年开始,湖北省广泛推广A群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从2000年开始推广使用A+C群流脑疫苗,每年接种人数在300万人份以上,建立了4个国家级流脑监测点,长年开展流脑疫情监测。中国目前有两种流脑疫苗,即A群流脑疫苗和A+C群流脑疫苗,分别可预防A群流脑和A+C群流脑发病。
专家表示,目前已经进行入冬季,属流脑流行季节。综合分析疫情监测结果及各地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湖北目前不会出现流脑流行。但要注意居室及工作场所的经常性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特别是幼儿园、学校、工地等人群聚居地区要改善环境,学校要加强晨检,增加通风措施。一旦发现高烧、头痛等感冒样症状后,应尽早去医院就诊。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