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中医大附属龙华医院获悉:该院急诊部成功抢救了一名因食用鱼胆导致多脏器衰竭的患者。医学专家由此提醒市民,勿将有毒的鱼胆当补品吃,进补之前还需咨询专业医生,避免危害健康。
上周四,在沪当厨师的广东人小周,因与他人打赌吞下了一个青鱼胆,当晚便上吐下泻,急送至医院后,还出现了重度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生命危在旦夕。急诊医护人员及时为其进行血液透析、灌注等措施,帮助毒素排出体外,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提高机体免疫力,终于将小周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吃鱼胆如何会中毒?龙华医院急诊主任方邦江教授解释,与蛇胆、熊胆等不同,鱼胆中的胆汁酸含有大量有毒的氰化物。氰化物耐热,酒精也无法将其分解,因此只要吃下2.5克鱼胆,便能叫人丧命;如鱼胆胆汁溅入眼睛,则可致盲。民间常有说法,认为动物的胆(如蛇胆、熊胆、猪胆等)可清火,有治疗高血压的功效,其实这种功效迄今并未经过科学验证。市民若食用这类动物内脏不当,反而会患寄生虫病、中毒等。专家同时提醒,食补也要讲科学,对于市面上号称有进补功效,但药效不明、来源不明的动物内脏器官等,应多加警惕。
信息来源:解放日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