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中国制药业发展渐入佳境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制药业发展渐入佳境 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布日期:2007/11/19 7:50:34

  在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2007)暨“保障药品安全,和谐医药发展”论坛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指出:“近两三年是医药行业发展最不平静的时期,但到了2007年,我国医药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目前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尽管有很大的发展契机,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内需增长为企业提供良好契机

  于明德指出,目前医药产业仍然以内需为主。2006年,我国医药产品提供出口的只占12.6%%,其中有1/2是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因此,医药产品主要还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近30年是产业发展的辉煌期,尽管近两三年我国的医药产业政策处于调整期,但是整体市场需求量还是增加,平均增幅为17%,远远高于全球的7%%—8%。普华永道对全球制药界的200位制药高管进行的调查发现,被访者普遍对中国大陆市场看好,认为是全球医药市场转移的目标。

  全国社区发展和新农合也给市场提供了空间。例如北京对一老一小的医疗保障措施分别提供了2.4亿元和8亿元的医药内需扩容资金。

  产业在经过了2006年低谷徘徊后,今年已经开始出现了转机:上半年,5957家制药企业销售达到3859.6亿元,比同期增长了23.6%%,利润增加了48.6%%;其中化学制剂增加了43%,中成药增加了41%。如果政策稳定,2007年将是一个丰收年。研发外包加快产业转移步伐

  目前,国内药企的委托加工项目日趋扩大,为行业增加了活力。欧美日原料药和中间体转移到中国生产早已是事实,已经开始向制剂生产过渡。转移生产和委托加工不仅带来订单和利润,关键是能促进我国的行业规则、设备、环保标准和专利标准等与世界标准接轨。如辉瑞公司去年有6个原料药委托给上药生产;阿斯利康公司把100亿美元放在中国和印度采购;默克和日本第一制药等都选择在中国采购医药品。然而专家也指出,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也不可盲目乐观。作为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对中国制药市场的危胁不可小视。

  目前,上海、北京、成都已崛起了一批CRO企业,除了给这些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外,研发外包还有三大贡献:首先,让世界医药界对中国更加关注,如药明康德已经在跨国公司中人尽皆知;其次,带头实践了GLP和GCP;第三,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

  于明德认为,现在我们“甘当配角”是为将来更快地“当主角”奠定基础,今天我们做仿制药是为明天研发创新药做积极的探索。跨国公司看好中国的人才和市场以及知识产权环境,中外交流可实现成果互相转换与共享。国际资本青睐中国制药

  从去年开始,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脚步有明显加快的迹象,资本国际化将能帮助中国的资本走出去,帮助中国医药企业连通国际资本渠道。中国资本收购海外制药企业的案例必然会发生。

  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有4家中国医药类公司上市海外,募集了5亿美元的资金。今年上半年,又有5家医药类公司在海外上市,募集资金超过了7亿美元,估计今年全年能够比去年翻番,而同期,在国内A股上市的只有3家医药企业。近两年的情况分析表明,国际资本已高度关注中国医药企业,资本国际化也促使中国企业生产国际化。然而,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中国最缺什么?首先,中国缺资金吗?是的,中国至今没有几个原创性药物,但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企业不积极投资技术进行研发呢?其次,中国缺资金吗?回答是肯定的。

  目前,中国医药企业技术研发投资只占不到其销售比例的20%%,而美国医药公司则大于15%%,这之间的差距应引起足够的关注。专家认为,中国缺一个靠医药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范例。中国制药企业走向欧美日

  目前,在原料药大量出口的基础上,制剂出口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我国药企已缩小了和先进企业的差距,质量规范体系的建设让中国医药企业上了一个台阶。目前国内有10多家企业已经通过国际认证,还有30多家制药企业正在做接受认证的准备。制剂走向欧、美、日时机已经成熟,并且已经有了先行者。

  中国制药企业走向欧、美、日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全球医药市场有6340亿美元,欧、美、日占88%的世界市场;其次是欧、美、日的监管和价格体系和中国有很大差别,同样的仿制药利润可以达到5倍;第三是目前国内药厂有1/2的设备闲置着,需要走出去,内战外打,带动中国制药业大跨越。于明德认为,在制剂走向欧、美、日的过程中,中小企业非常活跃。只要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完全有机会通过国际认证。于明德同时指出,不要低估欧、美、日企业对中国仿制药的需求,订单远远大于企业生产能力的情况频繁出现,要做好充分准备,制剂走出去、人才技术走进来是医药行业螺旋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观鼓励制药业发展

  政策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很大。“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的各种创新目标,产业目标,企业目标以及九大专项等大政方针都为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十七大报告目标已经很明确,结束了行业政策的很多争论,但是关系到卫生、医药产业发展的以药养医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还在延续,盲目降价等还在干扰医药行业,部门间不协调对企业造成影响的现象还有存在,这些都需要政府今后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医药产业在经过了2006年的低谷后,今年开始出现了转机,如果政策稳定,2007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本站编辑:小静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盐酸小檗... 薄膜衣... 江苏 2018-02-28
正胃片 片剂 济南军区 2013-05-27
精蛋白重... 注射液... 云南 非... 2016-06-22
白草香解... 胶囊剂 广州军区 2014-10-28
注射用重... 冻干粉... 浙江 2016-11-22
赖氨葡锌... 薄膜衣... 河北 2010-11-30
注射用酒... 粉针剂 吉林 2019-12-19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