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疾控部门“爱心小屋”作HIV免费检测前,绝大多数人都已网购了检测试剂进行了第一次艾滋病检测,直到被疾控部门确认“HIV阴性”后,他们才如释重负。昨天,黄浦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宿飞告诉记者,该免费检测点今年已经发现了HIV阳性病例。
疾控部门:购试剂功效难辨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了黄浦区疾控中心艾滋病免费咨询和检测点。由于担心有人谈“艾”色变,艾滋病免费检测点被命名为“爱心小屋”,房间藏在整栋大楼最不起眼的角落。浅绿色的房间被布置成了客厅模样,一踏进门就有一股家的温暖。
“今年作免费检测时,发现了一例HIV阳性,不过这位检测者似乎已经预感到自己患上了艾滋病,显得非常平静。”宿飞告诉记者,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旦发生了高危性接触后,即使做足了安全措施,他们也都会疑神疑鬼的,怀疑自己得病。
“在踏进这间房门前,不少人其实都已经通过网络学习了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但是越了解就会越害怕。”检测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部分人都还购买了一些试剂进行了第一次检测,咨询者往往一进门就说自己购买了什么型号、批次,哪个生产厂家的试剂,可即使自行检测的结果为HIV阴性,也总是打消不了他们的恐惧念头。
昨天,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各种艾滋病的检测试剂充斥网络,还有的宣称是“HIV检测超级精品盒套装”,只要10分钟就能得出检测结果。不过疾控部门的医生告诉咨询者,由于此类试剂功效难辨,很难作为是否感染艾滋病的参考依据。而最精确的测试,是在发生高危性接触的3个月后到疾控部门进行检测。
最有效的防治莫过于避免高危性接触
“根本不需要咨询者留下联系方式、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而当只有出现检测结果为HIV阳性时,才根据相关规定,让相关人员留下联系办法,便于跟踪随访。”宿飞告诉记者,对于咨询者来说,最关键的无非就是保护其个人隐私。记者发现,与咨询者几乎对等的是,检测点工作人员也没有佩戴表明个人身份的胸卡。
经初步统计,目前到黄浦区艾滋病免费检测点咨询的约200人,起因几乎都是因为高危性接触,其中还出现了不少因“一时好奇”而进行高危性接触的大学生。宿飞表示,其实最有效的防治办法莫过于避免高危性接触。与此同时,黄浦区疾控部门还组建了高危人群的干预队伍,深入工地、发廊、浴场等高危场所,广泛宣传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尽最大可能地切断艾滋病的发病渠道。
信息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本站编辑:小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