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医改方案。“箭在弦上”已久、“千呼万唤不出来”的新方案会不会一箭中的?会不会一次解决现行体制的顽疾?今天我们期盼读者和我们共同期盼新医改。如果您是一个患者,您希望医改能给您的就医带来哪些改变?如果您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您认为新医改如何才能更好地增进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何更好地保障医务人员,尊重医务人员?新医改究竟应该是市场主导,政府主导还是社会主导?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期盼已久的新医改目前已经制定出了一个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日前表示,这套方案将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使制定的总体方案能够更加完善,更加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
新医改大事记
2006年,医改协调小组成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卫生部、财政部等11部委组成,办公室设在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
2007年,医改协调小组委托北大、北师大、复旦大学、国研中心、世卫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清华等9家海内外非政府研究机构独立研究设计医改方案,以便为新的医改方案提供参考,医改至少有9套备选方案。
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将医疗作为六大民生问题之一,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要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目标,并且强调这项制度要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10月17日至18日,国家发改委牵头分别在南昌、天津召开了南北两大片区的“医改座谈会”。会议最终确定了医改方案将在融合9家独立机构草拟的医改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一套中国式的医疗改革新方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中国式医改的原则性问题已经初露端倪。在提供与会人员讨论的医改方案文本中,“一个总体目标、四个主要原则和八大改革方向”被明确。一个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建立一个覆盖中国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四大原则,即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医院管理、基本医疗服务;八大改革方向,主要包括医疗管理、运营、投资、监管体系、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J146
民生调查
走出“大医院情结”不仅仅是百姓的事儿
社区医院距离老百姓到底有多远?近日,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和搜狐共同发布的《2007零点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市民对社区医院的认知率和接受程度还都相对较低;虽然社区医院有着地理上的便捷优势,与老百姓在路上的距离已很近,但是在心上的距离还有些远,市民在就医时仍有着较强的“大医院情结”。
不选择社区医院就诊的原因是什么?调查表明,“平时就习惯去大医院就医”是主要原因,接近三分之一(32.8%)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选项,其比例大大高于其他选项。
信息来源:北京晚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