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见不得人的事 医院也敢写进文件

见不得人的事 医院也敢写进文件

  发布日期:2007/12/8 9:54:02

  12月5日下午,宁波海曙区法院在审理一起医疗纠纷案时,曝出惊人内幕。原来死者杨某在宁波同和医院就医数小时后死亡,死者家属在医院发现一些荒唐的文件规定:医生对每个病人用药量必须“达标”,同时必须保证患者“回头”再看病,每个科室每月必须完成几千到数万元不等创收指标……就是这些文件使死者家属认定医院唯利是图过度用药致死杨某。
(12月6日《今日早报》)

  前些年流行一本《潜规则》,历史学家吴思通过对历史的剖析发现:除了白纸黑字的规则外,真正支配社会的是那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潜规则。比如说犯人进了牢房,那里面的讲究就很多:先把你拷起来不让坐,然后你再掏钱买“坐”,如果多掏点还能转间,再大方些还能像大爷一样躺下抽大烟。可这些都是做得说不得的“潜规则”,牢头狱卒们也明白这些见不得光,捅出去要吃不了兜着走。

  备受民众诟病的“看病难、看病贵”,不少都是潜规则在作祟,什么进药拿回扣、卖药有提成,都是背地里搞个“口头协议”;还有诸多行业里的不正之风、违规违法行为,像执法部门的罚款发奖金、偷建小金库,从来都是拿不到台面上的,只能像鬼子偷袭一样,“偷偷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可看了同和医院的做法,那种给猫当三陪的老鼠一样的大胆,谁不咋舌?能把“救死扶伤”赤裸裸地改成“骗人捞钱”,能把多少年见不得光的“潜规则”进化成白纸黑字的文件制度,试问天下的医院,不吃熊心豹子胆,谁有胆量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十字坡上的孙二娘开的黑店,历史上名头很响,可人家也不是见人就“黑”,遇到英雄好汉还要惺惺相惜一番,多少还留下点“美名”和“职业道德”。可和这同和医院一比,孙二娘怕也要面露愧色:这店家竟然童叟不放,来者都欺,还给制度化了,真是后浪推前浪哪!

  其实,说这家医院“胆大”算是给它脸上贴金,更准确的该是“愚蠢”。谁不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鸵鸟藏身还知道把头埋在土里只露出屁股,一般比鸵鸟智商高的无良医院捞钱更是把屁股也藏起来,可同和医院就偏偏要把头抬起来,把手伸出来,把屁股露出来,以文件形式逼迫医生公开向患者捞钱,除了愚蠢,还真想不出它的“勇气”何来。或许人家是“朝里有人好办事”,早把上上下下打点齐了,自以为固若金汤,万事俱备,就只等患者上钩了。

  不管是胆大包天还是愚蠢至极,挨板子的除了这家医院外,陪挨的还不能少了监管部门。商场卖假冒伪劣,工商部门脱得了干系吗?施工现场噪音扰民,环保部门能当甩手掌柜吗?黑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文化部门岂能坐视不管……无良医院公然甩掉最起码的道义责任,把患者当作唐僧肉,罪不可赦外,扪心自问的还有那些拿着纳税人的俸禄、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行政主管部门,他们是猫,违规违法者是老鼠,猫看不见跑不动或者睁只眼闭只眼,老鼠岂有不偷油之理!你能指望老鼠浪子回头不偷粮吗?换成你我,为所欲为获益匪浅却不必担心付出多大成本,这笔足够诱惑的买卖,谁不想做啊!

  近年医疗乱象丛生,一个个案即使被正本清源了,于整体进步或者重典治弊的改革而言,或许只是杯水车薪而已。但历史一次次证明,一个个进步更多是由一起起个案推动的。哈尔滨天价医疗费事件、深圳天价医疗费事件、西安儿童医院收红包事件——正是以这些重大问题领衔主演、诸多乱象为群众演员构成了一台不断推动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大戏。宁波的这起把“潜规则”公开化的案例,不啻为又一起典型的个案。

  任何事情都有底线,有的低有的高,而医院作为人生老病死的救护站,作为阴阳两界的单行桥,更应从道德、法律和规则上保证那些底线不会沦落。当底线沦落,变得唯利是图,天使也会被逼成魔鬼——不仅是医疗卫生,所有行业莫不如此!

信息来源:人民网

本站编辑:小静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复方右旋... 大容量... 成都军区 2012-05-14
肾骨颗粒 颗粒剂 广东 非... 2019-10-11
注射用复... 冻干粉... 北京 非... 2019-05-24
注射用盐... 冻干粉 贵州 非... 2011-12-09
祖师麻膏... 膏药剂 全军统筹 非... 2017-04-12
二母宁嗽... 颗粒剂 山东 2019-06-15
乳酸亚铁... 薄膜衣... 山西 非... 2017-08-01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