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本是上海首例造血干细胞跨国配对成功后、计划进行采集的日子。但记者最新获悉,为了让韩国患者在最好的身体状况下获得干细胞,正式采集预计将推迟到明年1月。
为捐干细胞“保身价”
“我现在一点也不紧张,随时等待进入采集‘倒计时’。当然,这段时间我要特别注意‘保身价’,因为那还关系到另一个人的生命。”崔兼明性格开朗,说话幽默。今年27岁的他在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工作,他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上海第一例配对成功的跨国造血干细胞,尽管如此,他觉得自己和其他捐献者并没有什么不同。
早在2004年,他就参加了街道团工委组织的“为了生命的希望工程——上海青年骨髓志愿者行动”,在南京西路恒隆广场捐献点捐献了自己的骨髓,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员。今年,小崔意外地接到上海市红十字会的电话:他的造血干细胞与韩国一男性患者初步配对成功,希望他能进一步进行配对。小崔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下来。
配对成功实在幸运
由于按照国际上捐赠骨髓库的惯例,对捐赠双方的信息均互相保密。现在只知道这名韩国患者20多岁,也是男性,名为Lim Sun Young。由于骨髓移植成败关键之一是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问题,不同人种的HLA血型有很大差异,因此跨国配对也主要在同一人种间进行。在韩国青年发出“SOS”后,通过国际骨髓库再到中华骨髓库中查找,最终在上海,小崔和Lim Sun Young幸运地配对成功了。
重病父亲全力支持
性格阳光的小崔最近家中正遭遇重大不幸,父亲被查出患肠道癌,并已到晚期,现在仍在医院和病魔做斗争。复配成功后,在签署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前夕,小崔考虑再三还是将此事告诉了父母。没想到,坚强乐观的父亲一口赞成,而爱子胜过爱自己的母亲却有一些顾虑。小崔的父亲给了他最大的支持,还和小崔一起做母亲的思想工作。正因为有了家庭的全力支持,小崔最终安心地签署了同意书。
专家预计,明年1月,等到韩国患者身体状况合适的时候,小崔就将正式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尽管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给他打“预防针”,采集中可能会有一些小的不适反应,但小崔表示,“通过父亲的病,我将心比心,如果自己的一点痛苦能救一条生命,该给他和他的家人带来多大的快乐啊,所以我不后悔。”
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