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国家发改委多次降低药品价格,但相当一部分常用廉价药品在市场上逐渐消失,或改头换面变成"新药"以高价面孔再次在市场出现,无论在医院或是在各大药店都难寻这些廉价药品的踪影。如何让百姓真正得到降价药品的实惠,政府相关部门如何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将药品降价令落到实处?两会上,关于如何保证降价药供应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
廉价药为何会从医院和药店失踪?据业内人士分析,廉价药品进入医院后,由于按国家规定的固定15%差价率,差价绝对值小,医院不爱用,医生不愿开;而处方量不大,对药企来说,就意味产量不大、生产成本上升,最终出现药厂不愿按原定价格供货甚至不生产的局面。而廉价救命药缺失,很可能导致不少医院尤其是社区、农村的医疗机构贻误患者病情。此外,由于这些有疗效、价格便宜的药品很难用到病人身上,也加重了百姓"看病贵"。
建议一:公示廉价药品低价直供医院
【人大代表李文克】11月,重庆市刚刚出台了《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暂行)》,486种药品通过公示的方式,明年将以低价直供社区医院。按照规定,医院可在进价基础上把提高15%的价格销售药品作为补贴,而这15%的差价以前都转嫁到病患身上。哈尔滨市政府相关部门能否借鉴重庆的相关办法,结合哈尔滨的实际情况将廉价药品予以公示并低价直供社区医院,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建议二:建立机制遏制降价药“改头换面”
【人大代表徐建华】对于"失踪"的降价药品,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追查制度,对于将降价药品改头换面重新包装上市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并上报国家药监局和卫生部,建立联查机制有效遏制降价药改头换面以高价再上市的现象。
建议三:规范医务人员分配制度
【政协委员赵晓梅】加快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严格执行新药审批制度,健全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药品采购制度,规范医务人员分配制度,强化医疗机构监督机制,彻底堵住医生开单提成、收受红包等漏洞。
信息来源:哈尔滨日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