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现在医生不好当,我这个卫生厅厅长,更不好当啊!”姚志彬的开场白,直爽坦率。
从2003年抗击非典临危受命开始,姚志彬就一直备受媒体关注。这5年里,姚志彬已经跑遍了全省200多家乡镇卫生院,对民生疾苦深有体会。这位医学教授,开始用他的专业眼光,剖析广东卫生的“病灶”,开方调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这几年广东的“防疫大堤”基本建成,补贴村医、乡镇医生的民心政策逐步落实,“中医药强省”风生水起……
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尚未解决,仍是姚厅长的心头大石。各方信息显示,国家“医改”大幕即将拉开。最近,卫生部部长陈竺上任后首次来粤,更寄望广东要在医改热点、难点问题上勇为全国探路。
广东卫生的春天是否即将到来?能否真正为百姓搬走头上的“看病难”大山?昨天,省政协副主席、卫生厅厅长姚志彬终于跟记者坐下来,打开了话匣子……
广东经验不光是有钱,关键是肯投钱
记者:姚厅,您好。最近陈竺部长来广东调研,对我省的卫生工作给了极高评价,甚至兴奋地说“广东医改其实已经开始了”,“看了广东,对全国医改更有信心”。您觉得,广东这几年有什么亮点,让部长如此振奋?
姚志彬:我认为,广东卫生这几年的最大亮点,就是不断加强政府责任。2005年全国“医改不成功”大讨论,认为症结就在“政府失责,市场失灵”。大家基本达成共识:医疗卫生是社会公益事业,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不能简单地把包袱推给市场。
有人说,广东的经验不就是有钱吗?我认为,不光要有钱,关键是肯投钱,把钱花在刀刃上,给老百姓解决实际的民生问题。这几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以今年为例,省财政对全省农村卫生的投入达22亿,比上年增加67%。当然我们的基数还是比较低的,但增幅总是喜人啊。
有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我们的工作就好办多了。从缓解群众看病难的角度,我们这几年主要抓了三件大事:一是把“防疫大堤”基本修好了。2003年非典之后,全省各地投入近200亿元,新建或改造了106个疾病控制机构、108个医疗救治机构。建设和装备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监督机构。建立了疫情报告网络,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率达100%,乡镇卫生院网络直报率达98.0%。现在对付非典、禽流感这些重大传染病,我们是很有经验和把握的。
二是修补了农村卫生的“网底”。我们从去年开始抓“一村一站一医”建设,每年补贴村医1万元;从今年起改革乡镇卫生院,定性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每万名户籍人口配置10名医务人员,每人每年补助1.2万元。这两招就要省财政掏出7个多亿的真金白银,要让农民“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缓解“看病难”问题。
三是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住院有报销,缓解“看病贵”问题。目前,新农合制度100%覆盖全省行政村。2002年至2006年,参合农民得到住院补偿和医疗救助费用达到41亿元。今年,我省83.8%的农民,即4137万人参加了新农合。省里出35元、市县出15元、个人出10元,住院报销封顶线在1万元以上。
从硬指标来说,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2006年全省居民期望寿命为75.3岁。陈竺部长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稳定的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机制未建立
记者:但老百姓感觉,看病还是难,还是贵。
姚志彬:这是实话。医疗改革是全世界的难题,要较好解决看病就医问题,需要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就广东而言,我们还面临着几个突出问题:首先,尽管这几年政府投入不断增加,但以前欠账太多,稳定的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完善。我们希望政府能增加更多的卫生投入。
其次,城乡、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仍然有较大差距,资源配置和投入结构不合理,卫生资源的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农村卫生基础设施仍较落后,留不住本科生。
另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职能需进一步强化。由于投入和监管不足,前几年很多大医院盲目扩张,盖新楼、买豪华设备,忽视内涵建设,淡化公益性质。
“医改”探路: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参与
记者:十七大报告为“医改”定调,提出了“两个坚持、四个分开”的原则。最近陈竺部长又期望广东成为全国表率,为“医改”探路。我们有什么打算?
姚志彬:今后一段时期,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为重点,不断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管理。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扎实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促进中西医、中西药协调发展。大力加强城乡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
将出台文件促进民营医院发展
记者:十七大报告还提出了发展民营医院。民营医院在促进市场竞争、提供医疗服务方面有作用,但现实状况不佳,虚假广告、医疗事故、高价坑人等事件让百姓丧失信心。
姚志彬:民营医院的作用还是应该重视,有些民营医院经营较好,管理也较规范,也有一些民营医院存在你所说的这些问题,除了与经营者有关,还有税收负担太重、政府监管不到位等原因。
我们正在做调研,省里将出台一个鼓励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的文件。给予平等待遇,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鼓励民营资本在流动人口聚居地和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地域举办民营医疗机构,尤其是有一定规模、层次较高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当然,政府部门也将严格监管。
明年农民报销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
记者:老百姓重视实惠。请透露一下国家和我省的这些改革措施,将给大家带来什么实惠?
姚志彬:下一步,国家和省里都将继续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建设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采用适宜医疗技术和基本药物,为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在城市,我们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积极开展社区药品政府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等改革和社区首诊制探索。把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引导居民在社区就诊,在家门口花小钱,就能看好常见病、建立健康档案、做好预防保健。这方面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明年将有较大的措施实行。
在农村,将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制度保障水平。现在可以透露的是,全省已有超过90%的农民参加了明年的新农合,积极性很高。国家和省里有望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这意味着农民看病住院能报销更多了,一些常见病、慢性病门诊也可能纳入报销范围。2008年起,省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资金每人每年增加20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使人均筹资标准超过10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达到5万元,补偿比例达到50%以上。到2010年,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本站编辑:大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