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攘攘,皆为逐利。利润,永远是商家心上的头等大事。对于药店终端而言,如何在行业微利的时代背景下寻求一条最少程度地受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影响的盈利之路,显得格外迫切。
纵观当下零售药店业界的几种常规盈利模式,或可将之分成三个趋势:一是在传统“药店”模式下精耕细作;二是借助新的“经营模式”实现盈利;三是资本运作的盈利模式。 事实上,这三种模式彼此交织,正成为业内最流行的几种盈利手段。
一、“高毛利”、“平价”仍是关键词
“精耕细作”的基础建立在企业管理的细化与提升上,而“平价药店”、“高毛利产品”都成为这一场精耕细作的关键词。
“毕竟我们做的是药店,事实上在传统药店领域还有很多盈利空间。”这是一部分药店老总真实的想法。用业内专家——广州时普医药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光会的话来说:“连锁药店自身完善的空间还很大,而高毛利至少还有三到五年的持续期,将来可能达到1∶1的比例。”
武汉江瀚大药房董事长严培中对《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在我看来,‘平价药店’模式是中国药品零售业界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盈利模式。在具体经营上,则要推行‘商超式’的品类管理,即‘普药+品牌药+高毛利品种’的模式,由20%的药品提供80%的利润。”
严培中表示,目前普药和品牌药大致只有10%的毛利率,而一个药店的综合毛利率应该在25%~30%左右,必须依靠高毛利产品来支撑。在严看来,高毛利产品的出现是“市场需求”。“譬如某品牌感冒药,成本价在1~2元之间,出厂价则在6~7元之间,原因是厂家投注了很多资金在广告营销方面。而现在一些厂家能够通过零售终端的影响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和效果,节省了广告投入,把药品价格降了下来,对于工商双方乃至消费者而言都有好处。”
广东金康大药房总经理郑浩涛则表示,2007年,大的连锁药店都在探索品类管理的一个结构问题,即在品牌药、普药、高毛利药品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既不能让原有的消费群流失,降低顾客的忠诚度,也不能伤害药店与品牌厂家的关系。我认为,相对2006年,整体矛盾正在减少,药店已经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此外,通过建立采购联盟,争取药品直供,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也是药店增强自身盈利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工商合作趋势不断增强的前提下,终端联手品牌厂家进行品类管理合作,是终端加强自身竞争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新模式”盈利,逐步渗透?
除了“平价”之外,“多元化”经营的概念也在逐渐吸引药店经营者的注意力。事实上,有不少敢于“吃螃蟹”的药店经营者希望能够在这场新概念赛中拔得先筹,他们或专注于“药妆”,或寄希望于“大健康”等。
在任光会看来,这些探索的关键点在于:药店如何探索出一条不太受环境影响,尤其是不受政策环境影响的长期盈利模式。“类似屈臣氏这样的个人洗护用品商店,不管国家政策如何,其销售都不会受到影响。药店也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包括金康在广州天河城开的走高档保健品路线的‘店中店’,其用意也在于此。”
郑浩涛告诉记者,金康大药房从2005年开始在大型商场经营“店中店”,以参茸、保健品、药妆为主,走高档路线,药品比重不超过30%。目前金康在广东省内共开了15家店中店,“这些店中店的经营‘蛮不错’,近期我们还在考虑按照这种模式改造几家商圈地址较佳、面积都在120平方米左右的门店。”郑对记者如是表示。
虽然新的尝试效果不错,但郑浩涛对于完全投身于新概念的尝试依然保持谨慎:“对于药妆、大健康之类的做法,我觉得在目前的中国还比较悬乎,但药店可以据此做一些准备,尽可能加大非药品的销售。”
郑浩涛表示,这并不意味着药店应该进行根本的经营模式的转变,而是应该在“做精”药品的基础上,在日常经营品种上做一些品类的拓宽。譬如适度增加药妆、保健品、便利日用品。至于如何“做精”药品经营,郑浩涛告诉记者,目前金康已把药品降到2000多个品种,心血管类等特别专业的药品可以减少,而同一通用名下不同品种的药可以减少,同一药品维持几个规格就可以了。
面对业内出现的种种多元化经营模式,严培中则表示,中国人很多,基本医疗的市场还很大,未来五到十年,药店经营的重点还是应该落在满足老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上;但多元化发展肯定是一个趋势,因为伴随着基础医疗的发展,老百姓的健康需求会越来越高。药店在三五年内应该以“选点经营”的方式,“逐步渗透”到这个健康市场中。譬如,根据地区消费人群及特点,江瀚大药房选择性地加大了保健产品、护理用品、药妆、家用医疗器械的比重。严培中认为,就目前而言,包括药妆经营在内的“多元化”经营依然只能称作“现象”,而非成熟的“模式”。
三、资本运作,“高端”盈利模式
2007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药店终端资本暗流涌动的一年。在行业集中度依然不高的今天,资本已经成为连锁药店发展的制肘,上市融资成为国内几大强势连锁在微利时代获取未来主动权的最优选择。
11月9日,海王星辰实现了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融资3.34亿美元,计划用于升级现有的信息管理、库存控制系统,成立两个新的配送中心,以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包括收购其他药店的潜在可能性。
通过资本运作,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提高自身话事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并以此挤压竞争对手的经营空间,以图从量的角度达到质的提升——这正是“资本运作”盈利模式让不少业内人士不敢掉以轻心的原因所在。也正因为如此,这种盈利模式的门槛较高,仅限于几大强势大连锁,而成为一种“高端盈利模式”。
除了海王星辰已经上市的消息外,湖南老百姓、北京嘉事堂、江西开心人都在上市融资方面跃跃欲试。如无意外,湖南老百姓大药房或将如其董事长谢子龙所言,在“2008年底或2009年上市”;而不久前,北京嘉事堂也被外电传出2008年初在国内A股上市的消息。此外,更多区域性的融资行为则一直在暗潮涌动。
资本无疑是助推企业扩张的最终极动力,正如不少业内人士预测的那样,“未来三至五年将是行业内收购兼并的高峰期”。而在这场兼并赛中决胜的重要武器,无疑会是资本运作的能力。各路资本如何搅动药店终端的“利海狂澜”,必将是下一场上演的好戏。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