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店连锁化程度越来越集中的今天,目前仍然有不少社会单体药店同时存在。业内人士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单体药店不会消失,这是由广阔的市场区域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所决定的。在第19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给出的最新数字为:“我国目前药店数量约32万家,其中连锁企业1600家,门店超过6.8万家。 由这个数据可以推算出我国还有大量的社会单体药店存在,占了所有药店数量的60%以上。
在国家强制推行GSP认证以后,确实有不少社会单体药店已退出了市场。那么,存在下来的单体药店目前的竞争力如何呢?在未来日趋规模化的产业发展大势中如何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社会单体药店依靠特色经营和相对稳定的顾客群,“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中医坐堂 带动销售
在广东汕头的潮阳区,有一家不起眼的小药店,经营面积约40平方米。在这里,每到星期四和星期日就显得特别热闹,看病的、拿药的来来往往,比平时要多好几倍。原来,这家药店在每周的这两天请来了当地一位知名的老中医坐诊,很多人都是慕老中医之名来的。记者在现场发现,病人给这位老中医的诊金都不一样,5元、10元、20元、50元都有。记者开始好纳闷:这是因为疾病不同诊金也有区别吗?经询问后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中医对诊金没有规定,而是由病人随意给。
据该药店负责人介绍,这位老中医是他的老师,每逢星期四、日都会到这里“友情支援”。当这位老中医坐诊的时候,药店中药饮片的生意就特别好,一天能收到20~40张中药处方。与此同时,旺盛的人流不仅使其他药品的销售也相应增加,而且还稳定了一批慢性病患者顾客。
据悉,该药店于2007年8月份开张,开业前负责人还跟朋友借了1万多元的发展资金。经过4个多月的经营,如今把所借的资金都悉数归还了。“既然如此,那么药品的利润应该相当可观了。”记者单刀直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利润不高。有些OTC和处方药的品种甚至还是按进货价销售的。中药饮片的利润高些,有35%左右。”药店负责人如此对记者解释。
据了解,每逢中医坐堂日,药店中药饮片的销售额可达600~700元,按照35%的利润计算,单是中药饮片的利润就能达到200元左右;该药店没有请其他员工,因此可以省去许多人力成本;药店门面的租金是500元/月。扣除各项费用,这家单体店一个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在汕头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收入水平当然可以让这家单体店的日子过得比较滋润了。
记者还在一次出差中认识了一位在广东揭阳经营药店的陈女士。陈女士的先生是一家医院的在职中医师,夫妻俩在医院附近开了一家药店,分别取得了药品零售执照以及诊所的经营许可证,丈夫下班后就在药店坐堂为患者看病。由于药店毗邻医院,再加上有医生坐诊,因此生意十分红火。不久后,夫妻俩又在市区的另一个地方开了第二家药店,聘请了员工来经营,生意依然很不错。虽然陈女士不肯对记者透露日销售额,但是她对记者坦言,有医生坐堂的药店的确比单纯销售药品的药店好做,特别是处方药和中药饮片这两块。记者从她的衣着、交通工具(一辆崭新的丰田车)以及其他同行的叙述中,可以感觉到陈女士的药店的经营状况不错。
不想加盟 独自精彩
不少单体药店的负责人表示,单体药店在药品的采购价格上远远没有连锁药店那么有优势。但是,绝大部分的单体药店却并不愿意加盟连锁店。
浙江省东台市东台镇谢家湾药店也是一家单体药店,于2002年开业。当时正值国家开始取消药店的经营限制,该店老板钱冬华从中嗅到了商机,于是以每月1000元的租金租下了一家60平方米的店铺,开始从事药品经营活动。目前该药店经营的药品品规达1000种,每天有800~900元的销售额。由于该药店是钱冬华和夫人共同经营,因此省了一笔人力成本(在当地雇一个店员,一个月需要至少600元的支出)。除去一个月约200元的水电费支出,该药店一个月也能有2000多元的盈利,这在当地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钱冬华告诉记者,虽然目前的“小日子”过得还算比较滋润,但是单体药店在药品的采购上并没有优势,大部分药品的进货价要比连锁药店高。“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不选择加盟连锁药店企业呢?”面对记者的提问,钱冬华如此回答:“加盟需要一笔费用,而且采购品种不自由,不利于药店的特色化发展。”
据悉,在当地,加盟连锁药店,一年需要上交给连锁企业大约2000元的管理费,这相当于药店一个月的利润了。此外,一旦成为加盟店,药店里销售的所有品种必须由总部统一配送。“每个地方的消费者都有自己的消费习惯,对药品的需求也不一致,这种配送‘一刀切’的做法,对本土药店的发展不利。”钱冬华如是说。
广东江门市一个拥有两家单体药店的负责人余先生也向记者坦言:尽管单体药店在采购方面很没优势,但是自己从来没想过要加盟大连锁,主要原因就是采购不自由。
既然单体药店在药品采购方面没有优势,那么在药品价格上肯定要比连锁药店高。而如今的消费者大多数对药品价格很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单体药店靠什么和连锁药店竞争呢?钱冬华告诉记者:实际上业内人士都知道,大部分的平价药房并不是真正的平价,而是拿品牌药“开刀”,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实际经营中一般会想方设法向消费者推荐高毛利品种。连锁药店也好,平价药房也好,绝大多数非品牌产品的价格比单体药店不会低,有的甚至还会高一些。一些经常购药的消费者在明白了平价药房的经营秘诀之后,当然不会再迷信“平价”,而会转向便捷、特色化经营的单体药店了。这样,使得单体药店的消费群体相对比较固定,而且这些顾客对药店的信任度也比较高,一般不会流失。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