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优胜劣汰和产品更新换代,一些企业变精了、变歪了,他们先期通过研发生产出产品后,不是想着如何占领市场、树立品牌,而是想着尽快圈钱。最常见的做法是,在专业财经报刊刊登各类名目繁多、眼花缭乱的招商广告,以诱惑人心的标题和取悦攻心的文字大肆招摇以吸引眼球,引发关注,而结果只能赢来稀稀落落的掌声。 招商,应该是一种以小搏大、双方优势共享拓展市场的良好商业运作模式。招商成功的案例不少,但多在以前,如今的成功率可谓低之又低,随着同质化产品严重过剩,过去那种踏实稳健、精耕细作、注重品牌效应和企业理念的作风不见了,而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的心态,却在目前诚信缺失的社会环境下愈发显露出来。
一方面企业基于市场风险不得不考虑招商,觉得这么做的安全系数大一些;另一方面,招商成功后,企业感觉万事大吉,不打算继续跟进产品服务与开拓。于是乎,无条件退货变成了拉锯战式的推诿;年终销售返利变成了无限期的拖拉,厂方派人跟踪服务成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远景,至于什么提供保姆式、傻瓜式服务等,包括以后的推广中是否重复进货等等,厂家一概忽略了。反正捞一票是一票,等到市场萎缩、产品积压了,生产厂家牌子一换,地址一变,嘿,新企业没准又重敲锣鼓忙开张了。
如今招商成功率低,除了产品销售导向与消费需求导向存在脱节,产品的定位、卖点、价格、差异化诉求等是否被市场接受以外,生产企业提供的服务行为落实也十分关键,准入门槛低、扣率低、利润高、返利高仅是数量上的服务许诺,如何协同开发、战略定位和战术突破如何有机衔接,这才是真正质量上的服务。希望招商企业多一点爱心,这里的爱心指的是服务所包容的内涵和具体实践中的落实,多一点责任,要知道,企业服务到位了,再加上产品自身的客观优势,还担心产品招不到商吗?
企业招商,如果想糊弄,到最后只能是什么都没有,这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