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药检系统的相关数据显示,随着药品监管工作的深入发展,我国检验检测的任务量逐年增加,各级药检机构设施设备条件明显改善,药品检测能力显著提升,目前,省级以上药检机构全项检验能力已基本达到90%,市(地)级达到60%,检测业务也在不断扩展。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李云龙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药品检验工作会议上指出,中检所实现了药品监督抽验职能的有效整合、监督抽验、案件协查和广告监测等工作进展顺利。
近年来,全国药检系统制定了《应急预案》,对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判断成绩显著,在应对“齐二药”、“欣弗”、“甲胺喋呤”、“佰易”、“人用狂犬疫苗”等事件中处置及时,技术准确。
据李云龙介绍,检验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90%以上的检验所实现了互联网访问,143个药检所与地方政府部门或其他单位建立了网络联系。从2004年开始,实现了全国进口药品检验数据定期报送和互联网检索功能。
2008年,全国药检系统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在提高应急检验能力上下工夫。制定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建立统一的应急协调指挥系统,组建比较稳固的专家组和专家库,建立药品安全事件案例库、药品分析图谱库等等,形成资源共享机制。开展药品应急检验检测相关技术研究,从工作和技术两个层面形成全国药检系统“统一协调、上下联动、整体支援”的应急检验组织管理模式。在出口药品检验方面,还要落实国家局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共同签署的关于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协议》,承担好出口检验报告工作,树立起“中国药检”良好声誉和形象。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