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6岁的女孩阳阳(化名)因发烧住进了山东青岛李沧区一家大型医院。1月29日,护士在为正在输液的阳阳换药时,突然发现注射液中出现了大量絮状物。此后几天,阳阳的母亲陈女士多次找到该院讨说法,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今天下午,陈女士向李沧区卫生局、药监局反映了此事。
今天下午,记者见到了阳阳的母亲陈女士,她向记者展示了产生絮状物的注射液。记者看到,陈女士手中拿着一包葡萄糖注射液,里面漂浮着几块浅黄色的絮状物体。据陈女士介绍,1月27日中午,6岁的女儿阳阳突然发烧,并伴有抽风,她赶紧把女儿送到李沧区一家大医院治疗。医生在诊断后认为阳阳患上了病毒性脑炎,随后安排其住进了儿科病房进行输液治疗。
1月29日中午,陈女士见输液器中的液体所剩不多,就叫来护士。“护士刚把一包装有‘热毒宁’的注射液换好,注射液中突然出现了很多像棉花一样的东西。”陈女士告诉记者,护士见状,赶紧重新配制了一袋注射液,随后将输液器换下,用新的输液器进行了注射。“这些絮状物是怎么回事?”陈女士感到十分不安,当即将注射液保存下来。陈女士说,事发当天,她找到儿科医生询问详情,医生只是强调絮状物不会对孩子产生危害。1月30日,在陈女士的坚持下,阳阳转至市儿童医院。后来,陈女士多次找到该院讨说法,均未得到答复。
今天,记者和陈女士再次来到医院,该院医保科的陈主任表示,输液器和注射液中的絮状物究竟因何产生,目前还不能确定,但根据阳阳的身体状况来看,并没有产生任何不良反应。
信息来源:半岛都市报
本站编辑:小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