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包括400多种毒物症状的查询库和300多种常见毒物“指纹库”的建成,北京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在两个小时之内识别不明中毒物质,为临床病人救治及时提供关键性的依据。昨天(7日)记者探访了位于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楼的化学检测室。在专家的带领下,记者探访了一间悬挂着“质谱库”牌子的房间。虽然房间看似普通,但里面的景象却不一般:大约相当于两居室的面积里摆着四台一人多高的巨大检测设备,除了当中的两台电脑让人感到不陌生外,其余的全是头一次见的“生面孔”。据介绍,当发生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事件以后,毒物样本会很快送到这里,工作人员在对这些样本进行提取处理后,就送进液相色谱-质谱仪检测,所分析出来的数据很快就传输到与质谱仪相连的一台电脑里。这台电脑里面储存着400多种毒物症状和300多种常见毒物“指纹”。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就像人类指纹一样,每种毒物的特征图谱都不相同,因此将不明毒物的分析数据信息与毒物“指纹库”里的图谱进行核对、筛选,最短两小时内就能确认致病毒物,为及时处理相关事件提供关键性的依据。
为保障奥运期间的食品安全,市疾控中心从三年前开始积极购置大型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目前已有凝胶色谱-气相色谱质谱仪、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等十余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配置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为奥运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必备的硬件保障条件。为了适应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市疾控中心围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积极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为了保障2008年奥运食品安全,杜绝食源性违禁兽药残留事件的发生,自主建立完善了食品中兽药的多残留检测技术。建成了包括400多种毒物症状的“毒物症状查询数据库”和包括300多种常见的鼠药、海产品毒素、兽药等违禁药物的“常见毒物有机质谱库”,为大规模食物中毒和以食物为载体的恐怖事件的决策和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市疾控中心能检测各种有害重金属、真菌毒素、鼠药和亚硝酸盐、四大类60余种农药等常见化学污染物,具备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激素、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阻断剂、镇定剂、利尿剂和抗生素等150余种兽药残留的检测能力。整体化学污染物和化学性食物中毒检验能力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
本站编辑:小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