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爱肝日”,专家告诫患乙肝需持续性针对治疗 “ 乙肝妈妈”能否生育一个健康宝宝?”“小三阳是不是需要治疗?”“和乙肝女友接吻会不会传染乙肝?”乙肝是个老话题了,可是关于乙肝的问题却依然困扰着众多患者和普通人。在3月18日全国爱肝日即将到来之际,本报特别邀请了南京市第二医院门诊部沈玲主任医师,一起来聊聊“乙肝”。
乙肝传染性长期被夸大
生活中有不少人视乙肝为洪水猛兽,凡是和“乙肝”沾上边的立刻敬而远之,恨不得连共同呼吸过的空气都里里外外消毒一遍。沈玲告诉记者,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乙肝有三个概念:感染者、携带者和肝炎病人。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医源性传播、性传播以及肠道外传播(如静脉注射毒品等)有所上升。“乙肝的传染性长期以来其实是被夸大了,只要皮肤粘膜不破损不接触血液,和病人普通的接触是完全不会被传染的。”不过沈玲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注意自我保护,尽量避免共用针头、牙刷等可能沾到血液到用具,打耳洞、文身等如消毒不严,也有传播乙肝的可能。”
乙肝需要个体化的持续治疗
乙肝治疗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因此乙肝患者希望短期内“两对半”能完全转阴是不实际的,某些广告宣传的彻底杀灭乙肝病毒也是不可信的,乙肝患者应到专科医院进行个性化的持续治疗。
沈玲主任说,所谓的个体化治疗,就是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病情、工作、婚育、经济等各种要素,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要不要抗病毒治疗、什么时候治疗、用什么药物治疗、治疗持续多长时间等问题。比如对于小三阳的病人,只有DNA阴性肝功能异常时才需要抗病毒治疗。
对待乙肝要有好的社会氛围
今年3月初,12名母亲联名向全国妇联寄出了求助信,她们的孩子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到了入幼儿园的年龄却没有一家幼儿园愿意接收。
乙肝患者已经俨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此沈玲呼吁,对待乙肝病人应有更好的社会氛围,科普是消除乙肝歧视最好的方法。只有大众对乙肝本身有了彻底而清楚的认识,社会对待乙肝患者才会更加理性与宽容。一旦发现自己感染了乙肝,不要自暴自弃,而应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轻言放弃,同时注意保护家人和朋友,阻断乙肝传播。
信息来源:扬子晚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