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我国医械行业数量多 规模小 高端医械新突破

我国医械行业数量多 规模小 高端医械新突破

  发布日期:2008/3/25 9:02:32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存在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的问题,为了谋求发展,一小部分企业开始考虑开拓国际市场,深圳迈瑞、万东医疗等企业便是其中的代表。

  3月12日,深圳迈瑞生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宣布以2.0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Datascope公司(NASDAQ:DSCP)生命信息监护业务,如获批准,迈瑞将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监护仪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10%,仅次于飞利浦(约38%)和GE(约26%)。
 
       看到这则消息后,业内人不禁为之振奋。在医药领域,中国企业被跨国制药集团收购兼并早已屡见不鲜,但中国公司收购全球知名的跨国医疗器械公司业务却可谓凤毛麟角。

  根据Frost&Sullivan公司的市场分析报告,2005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容量达2500亿美元,以后每年的平均增幅保持在6.5%,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活跃的工业门类之一。与此同时,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贸易额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销售利润率达40%~50%。美国医疗设备产值占全球该领域产值的40%,欧洲占30%,日本占10%,而中国仅占2%。

  我国医疗器械销售额在2007年接近600亿元,平均每年保持13%~15%的发展速度,其中高端医疗器械销售额已达100亿元,平均每年保持20%左右的发展速度。根据《医疗器械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将占到5%,届时将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疗的两大重要手段,发达国家这两者的销售额比例约为1:1,而我国仅为1:10,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向已基本明确,国家将逐年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可以预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2007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实现销售收入547.95亿元,同比增长22.05%,工业总产值医疗器械行业累计实现571.66亿元,同比增长20.93%。然而,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医疗器械市场背后却暗藏隐忧。据统计,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中,销往三甲医院的高档医疗器械产品占到30%~35%,而低档产品则占到65%~70%,远高于45%的全球平均水平。高端产品主要有五大类,即影像诊断设备、临床监护设备、治疗设备、检验与生化仪器和激光仪器。国产医疗器械大部分属于中低端产品,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不足1/3。

  目前,我国企业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在高科技产品方面,中国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约为15年。根据一家权威数据公司2005年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专项调查,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所占据。

  为了进一步拓展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以期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本土一体化运作。2000年,GE中国研究中心在上海高科技园成立;2003年,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GE(中国)医疗系统集团全面竣工。在我国整个高端医疗设备领域,GE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60%,是该市场中的绝对领导者;西门子医疗集团于1999年开始在上海投产CT机,2003年2月,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又在上海浦东建成新的CT生产工厂;飞利浦电子集团于2004年2月与中国东软集团旗下的东软数字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东软飞利浦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CT机、X线机、超声设备等高端产品;2003年初,东芝医疗器械在大连的生产基地开始正式生产CT、超声波诊断、X光全身诊断以及生物化学分析共4大类医疗设备;2003年11月,柯达公司宣布将在上海建立两个新的研发中心,进军医疗影像诊断行业……跨国集团除不断加大对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争夺外,还试图向一部分颇有潜力的低端市场扩张。

  与我国制药工业类似,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也存在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的问题。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各类医疗器械公司达12000多家,销售额过亿元的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只能集中在低端市场血拼。2007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额约为84.2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的产品包括助听器(不包括零件、附件)、X光检查造影剂及诊断试剂等,分别占当年该商品出口金额的96.9%、92.1%和91.3%。出口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医疗器械绝大多数技术含量不高。为了谋求发展,一小部分企业开始考虑开拓国际市场,深圳迈瑞、万东医疗等企业便是其中的代表。

  深圳迈瑞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强大的研发能力,而这正是目前绝大多数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最欠缺的核心能力之一。迈瑞以代理销售国外医疗器械起家,但与其他众多代理商不同,迈瑞的创业团队能够鼓足勇气将赚得的第一桶金用于新产品的研发。为解决研发资金困难,1998年公司成功引进了风险投资。随着公司PM9000监护仪系列产品的推出,新产品不断,最终形成了监护仪系列、B超系列、生化检测仪系列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在创立品牌,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为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瓶颈,2006年迈瑞在纽约证交所成功上市,此次收购全球知名的Dtatscope公司更为将来的国际化道路打下了良好基础。反思迈瑞走过的路径,其成长模式是否值得中国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学习与借鉴呢?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站编辑:张静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复方伤痛... 胶囊剂 山东 2016-10-21
消炎利胆... 新疆 基... 2021-06-01
津力达颗... 颗粒剂 河南 2010-12-21
盐酸左西... 片剂 驻疆部队 非... 2021-10-28
尿毒清颗... 颗粒剂 甘肃 2016-09-23
复方南星... 橡皮膏... 贵州 2020-12-01
注射用哌... 粉针剂 江苏 2018-06-05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