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住本市杨浦区的孙阿婆兴奋地跟儿孙们到佘山春游登山,自恃体力尚好的孙阿婆坚持要爬到最上面,不知不觉中走了不少路,准备下山的时候,光顾着看景的孙阿婆一个趔趄险被扭伤,劳累不已回到家中,第二天便被送到医院。 记者从沪上医院了解到,最近是春日出游的高峰,不少家庭扶老携幼相约出游。专家认为,老人出游应格外注意,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加强自身保健。
“不服老”心态造成骨折
上海455医院骨科日前接诊到一位很有意思的老人:70岁的付大爷。老人子女很孝敬,经常带他去出游。但付老先生大有老夫不减当年勇的气概,他不顾老伴的反对,在登山时,放弃了坐索道车上山的便利,加入了爬山者的行列,竟也一路气喘吁吁爬到终点,赢得了大家的喝彩,他自己也很得意。
可勉强下山后已四肢无力,好像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最后思想也难以集中了,竟一脚被碎石绊倒,造成脚筋扭伤,后来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骨折。
医院骨科主任魏延云指出,旅游中登山对老年人身体条件是一次考验,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最好不要登山,以免发生意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或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领,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进餐时应在背风处,先休息一会儿再进餐。登山时,动作要缓慢,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弱的人更要注意这一点,走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一定要根据身体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要登山,不要逞强。
与人斗酒喝醉无奈返程
记者的朋友阿云是位导游,日前带了一个老年旅游团到浙江游玩。让她瞠目结舌的是,旅途中几位看起来比较熟悉的老年人竟在酒桌上干起来了。他们在越谈越热火的时候,开始相互劝酒。你让他喝一杯,他逼你敬一次,不知不觉喝了4瓶白酒。哪知白酒后劲很足,没过一会儿就有人讲话语无伦次,甚至呕吐不止,折腾了一晚上。第二天他们还是情况不好,只好结束旅游,在另外一个导游陪同下返程。
老年人由于气血渐衰,易腰酸腿痛、容易疲劳。冬春寒冷季节,老年人易畏寒怕冷,如少量饮酒可以增进血液循环,通络舒筋。但是,酒饮多了也是有害的。饮酒过量能使人提前衰老,寿命缩短。据医学界统计,长期大量饮酒,平均寿命比不喝酒或少饮酒的人减少5-10年。狂饮可使脑细胞受损,引起头脑不清、智力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分析判断力下降等,严重时甚至可以引起肝脏功能减退。因此,老年人要有节制地适量饮酒,用几个字概括就是“适量,慢饮,食酒肴不空腹”。尤其是在外面旅游的时候,切不可为了酒兴而伤了健康误了行程。
晚报提醒出游前先要关注健康
如今,旅游已经成为许多老年人的爱好。但旅途衣食住行不规律,身体易疲劳,也会给老年人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老年人在出发之前,要关注一下天气预报,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携带衣物及日用品。不论到何地游览,老年人都应穿柔软舒适的布鞋或运动鞋,忌穿硬底皮鞋。
首先要提醒的是,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伴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及严重高血压等疾病的老年人不宜出行旅游。因此,老年人旅行前有必要做一下体检,确定适合出行与否。然后再根据身体状况安排旅游行程,适宜最好,切勿贪多。有些地方早晚气候不稳定,血管容易痉挛,老年人心脑血管容易“亮红灯”。原来就有心脑血管病及血压高的老人,出行应当带上自己的“小药箱”,不能因为游兴把按时服药忘在脑后。
另外,游玩当中应尽量避免接触动物或被蚊虫叮咬,如皮肤过敏、黄热病、疟疾均为动物传染及蚊虫叮咬后所致,有些对花粉过敏的老年人游玩应避开花草集中的景点。
有些人出门往往带足吃的、用的、穿的,其实,这些东西不必带太多。有些东西如食品,途中可以买到,短期替换的衣服也不必带太多,以少而精为佳。外出旅行最大的忌讳就是在途中与素不相识的人乱结伴,以防他人图谋不轨,给自己的人身、财物带来危险。作者:晚报记者王艳辉报道制图邬思蓓
信息来源:新闻晚报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