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夜晚人体抵抗力最“脆弱”
统计表明,各种疾病全天总发病及死亡人数的76.1%都在夜晚发生。夜晚为何如此危险?
专家解释,首先,夜间人体各脏器逐渐进入休眠阶段,人体防御系统也处于“放松”状态,此时人的感觉功能减退,呼吸、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血液中二氧化碳结合力上升,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敏感性减弱,肺通气量减少等。这种变化在病人和年老体弱者身上可能引起敏感的疾病反应。
其次,一旦进入夜晚,人的迷走神经能使气管、支气管的平滑肌痉挛,并使支气管黏膜分泌物增多,堵塞支气管,造成缺氧及哮喘发作,同时还会引发咳嗽等。而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胃溃疡、肠绞痛等疾病都受到迷走神经的支配。
此外,在白天和夜晚,人体内的激素分泌水平是有很大区别的,不少激素在白天浓度逐渐达到最高值,然后随着傍晚降临慢慢回退,到深夜降至最低。这些都直接影响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水平等。所以夜晚人体某些方面较白天更为“脆弱”。
预防
睡前适量喝水预防心血管病
专家提醒,疾病半夜发作并非防不胜防。患者可以根据以下建议进行预防:
由于胆结石存在体内随时可能半夜“捣乱”,所以一旦查明体内有胆结石,患者应及时就诊,并且接受药物或手术治疗。
“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接受治疗或达到融石、碎石目的的患者,应尽量在饮食上注意避免过分油腻,每顿饭尤其是晚饭吃七八分饱就足够了。晚饭后不要马上躺下,可以适当做一些较温和的运动,比如散步,这样可以帮助人体在睡眠阶段能降低胆绞痛发作的几率。”除此,专家表示,睡觉姿势也有讲究,右侧卧能减少胆囊痉挛可能。
至于预防夜间发作心血管疾病,除了日常一二级预防外,最好睡前适量喝水。原来,夜间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小板凝聚力亢进,使原来粥样硬化的血管更易产生栓塞,老年人如果在夜间喝一杯白开水,有助于预防中风和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专家指出,肺心病人的夜间防护甚为重要。因为夜间还容易因受凉引起夜喘发作,所以哮喘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此外,还应保持卧室的温度和湿度合适,更应在平时常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
据介绍,对于夜间易于发作的哮喘病人,可在睡前饮用温阳散寒、抗敏定喘类食物,如姜枣汤、胡桃粥等,起到防止夜喘发作的作用。
另外,入睡前服用抗酸药或碱性食物,对防止胃痛发生大有裨益。
信息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站编辑:小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