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港人壮年自杀升65% 精神病人士风险高近37倍

港人壮年自杀升65% 精神病人士风险高近37倍

  发布日期:2008/5/5 17:19:40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近年30至49岁壮年族的自杀个案,远较90年代中期明显增65%。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分析显示,除有精神毛病人士的自杀风险明显高出近37倍外,独居、失业及负债等情况,会令自杀风险较一般人高3至8倍,特区政府应对此加强防止自杀工作。 
 
  香港1996年30至49岁自杀死亡个案共294宗,自杀率每10万人有10.4人。至2003年,此年龄组别自杀死亡人数大增至484宗,自杀率升至每10万人有18.9人。

  为了解此组别自杀问题恶化的因素,港大防止自杀研究中心于2004年3月起,透过卫生署法医科成功访问29名自杀死亡个案的亲属,并透过死因庭向事主家属发信调查,成功访问了56人。

  研究员根据两者一共85宗自杀死亡个案亲属填写的问卷数据,包括自杀者生前健康、居住、婚姻、就业状况等分析,发现自杀者出现情绪病比率高达每2个有1个,另20%有精神病、14%是病态赌徒。

  53%人失业或就业不足,40%人处理不到债务问题、半数人曾有企图自杀纪录、23%家庭内曾有人自杀。分析显示,患精神病、负债、失业、从未结婚、独居会直接增加自杀风险。

  他们近半数人是烧炭、逾30%跳楼身亡、逾10%吊颈死,80%人是在家中自杀,40%人自杀前有留下字条、日记或信件交代遗言,45%曾有意无意向亲友透露死念。值得留意的是,25.9%早在自杀前两个月或以上已有自杀计划,但只用一天决定自杀,最后有15.2%人自杀亡。

  研究指出,在华人社会中,有否工作往往与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挂钩,对于30至49岁组别尤甚,故失业对其自杀压力值得关注。有关单位推动防止自杀工作时,也应加强教育减少对失业者、负债者或独居人士的歧视。情绪病问题不容忽视,应及早找出高危个案作治疗跟进。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站编辑:小静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昆明山海... 糖衣片 重庆 非... 2016-06-08
黄龙咳喘... 胶囊剂 江苏 2018-04-17
肛泰软膏 软膏剂 湖北 基... 2022-03-29
小儿盐酸... 颗粒剂 江西 2017-10-11
胆舒胶囊 胶囊剂 安徽 2011-08-31
50/5... 小容量... 广东 2019-10-11
盐酸司他... 素片 北京 非... 2019-05-24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