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过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可能造成孩子厌世,但对孩子放任自流也可能成为其自杀因素。近日,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召开的妇女和儿童社区精神卫生保健理论和实践培训班上,一份针对全市3000多名大中学生的最新自杀调查显示:恶劣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正成为青少年自杀的高风险因素。同时,对这3000名学生筛查后发现其中36名已经处于自杀高危状态,目前专业精神科医师已经介入,并对他们进行危机干预。
自杀:中国青少年头号死因
最新世界青少年自杀率的年度统计报告显示,5-14岁女孩和男孩的自杀率分别为0.5/10万和0.9/10万,15-24岁女性和男性的自杀率分别为12/10万和14.2/10万。根据中国最大的精神医学专科医院之一北京回龙观医院去年下半年发布的数据,中国每年至少有28.7万人自杀。公利医院急诊科惠小平教授医师表示,在中国,女性和青少年是自杀的主要群体,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要死因。惠小平教授和上海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单怀海医师联合对153例急诊自杀未遂者进行也研究发现,20岁左右的年轻人是主要人群。
单怀海医师表示,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学校里虽然开展心理教育,但往往停留在理论上,很多学生碰到心理问题也不知道如何求助。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如今的青少年普遍抗逆力较差。所以,预防青少年自杀是学校、家庭、社区、政府以及包括青少年自己在内的共同任务。
调查:父母评价影响孩子生死观
市精神卫生中心卞茜博士对本市3000名大中学生进行自杀危险因素现状调研,发现有六大因素导致青少年自杀行为可能性最高:既往抑郁症、自杀风险行为(反复的自杀观念、既往自杀未遂史)、家庭重大丧失、恶劣亲子关系、父母精神疾病史(物质滥用、抑郁症)、家族中曾有人自杀。其中家庭重大丧失和恶劣亲子关系都是非生物性因素。
家庭重大丧失包括父母死亡、父母离异、和亲生父母分开生活、亲密好友自杀等,而恶劣亲子关系的典型有诸如父母对孩子监督不力、家庭紧密度低、给孩子过高的压力、虐待孩子、父母关系差等。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生死观。
同时,精神科医师对这3000多名大中学生进行自杀问卷调查,过滤出36例自杀高危青少年。这36名青少年有的患有中度或重度抑郁症,有的有酗酒等物质滥用情况,有的反复出现自杀观念,甚至有人有自杀未遂史。但令人吃惊的是,在精神科医师联系这些孩子的父母之前,家长们大多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状况,他们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有的拒绝相信,有的目瞪口呆,还有不少母亲当场痛哭流涕。
眼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专业心理医师已经介入对这36名自杀高危青少年的危机干预,并且对其班主任、学校心理老师、家长进行培训。
热线:每年1000多个求助电话
中华自杀救援网,这个完全依靠民间力量的非营利网站志愿者队伍维持在3000人左右,每年平均接到全国各地1000多个求援电话,其中包括相当比例的青少年。网站负责人、心理咨询师张纯告诉记者,他们不仅和当事人通话,而且试图和当事人的家属、单位等周边环境取得联系,协助改善当事人的外部生活环境。
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危机干预工作者,如果不经过详细的危机评定或检查技术培训便为求助者提供帮助,可能会非常危险。目前上海有关心理机构已经在培训志愿者,他们作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率先进入了医院,部分志愿者免费为市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志愿者为自杀未遂者和正经历其它类型心理危机的个体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案件故事】
案例1:女儿重度抑郁,父母浑然不觉
婷婷和雯雯是一对双胞胎,文静的姐姐婷婷学习一向拔尖,活泼的妹妹雯雯成绩一般但讨人喜欢。临近高考的一次模拟考,婷婷意外失利,从那以后婷婷的话更少了。
在婷婷看来,从小到大优秀成绩是自己在亲友面前获得自尊和认可的资本,如今模拟考失败,她觉得让自己活下去的理由越来越不充分,情绪低落、夜晚失眠、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这些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持续了2个多月(持续2周就可被诊断为抑郁症),婷婷向妹妹暗示 “活着很没意思”。在妹妹的劝说下,姐妹俩偷偷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求助,医师对婷婷检查后发现,她已经属于重度抑郁。
案例2:没人需要我,活着没意思
17岁时男孩小吴的父母离婚,他被判给了爸爸,没多久爸爸带回一个“阿姨”和“妹妹”。父亲觉得儿子快成年了,就不太过问他的生活。而母亲因为较少联系,也比较疏远。他甚至希望父亲能对他唠叨一点,哪怕是指责也好,但父亲对他的态度简单又平淡:你读书成绩一般没关系,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
家庭破裂、缺乏关爱、学习压力等,这些都造成了小吴消极厌世,他经常对同学说“没人需要我,我也不需要任何人”之类的话,常常发愣,特别孤僻。
【专家分析】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的问题
卞茜医师表示,婷婷和小吴都是典型的自杀高危青少年,他们出现自杀观念和尝试行为都是多因素交叉造成的。随着现在离婚率的升高,破裂家庭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心理问题和自杀问题日益严重。学习压力、亲子关系恶劣、父母关系不和谐等多因素重叠交叉,很容易造成两种后果,一种是孩子心理抑郁,消极厌世,严重的就会自杀;另一种就是远离父母,进入社会,这样很容易加入不良青少年团体,出现行为问题。
信息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本站编辑:魏雅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