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传统藏药科技含量过低 用科技力推藏药发展

传统藏药科技含量过低 用科技力推藏药发展

  发布日期:2008/5/20 15:21:00


  笔者了解到,传统的藏药多数以全药材入药,科技含量过低。部分藏药生产企业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药厂比较分散,而且交通不便。近几年来,西藏、青海等地正加大力度提高这一民族医药的科技含量,用现代制药技术生产质量可靠的产品,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藏医药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印度吠陀医学、中医学、西方传统医学并称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用药、制剂等方面有着完整理论体系而又门类齐全、内涵丰富的临床藏医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据统计,目前全国藏药企业约有100家以上,其中,青海有20多家,西藏有40余家,甘肃、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有分布。

  笔者了解到,传统的藏药多数以全药材入药,科技含量过低。部分藏药生产企业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药厂比较分散,而且交通不便。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藏药的发展。日前有报道称,近几年来,西藏、青海等地正加大力度提高这一民族医药的科技含量,用现代制药技术生产质量可靠的产品,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流传至今的藏医药共有秘方1万多个,已经在临床中使用的有300~400个,其中专门针对疑难杂症的秘方、验方约有300多个。现在我国已经能生产藏成药360余种,其中218种已经被列入国家标准。有24种藏药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品种目录》,其中14种藏药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藏药生产企业大都通过国家GMP认证。藏药工业经过50多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成了一批地方藏药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产品从手工作坊炮制发展到工业化生产,已初具规模。今后藏药产业该如何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结合西部大开发中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工程,因地制宜,采取人工种植饲养的办法,使藏药材不致陷入“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恶性循环。西藏近年来开展了驯化野生藏药材的工作,如在西藏山南、日喀则和林芝等地区建设野生藏药驯化基地,已成功驯化了藏木香等药源,这不仅保护了藏药资源,还为藏药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第二,加大藏药的科技开发。据藏药材资源分布及产量情况的差异,在开发使用上采取有效协调、优势互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近几年来,科技人员在藏药基础理论挖掘、名贵藏药品种的有效成分鉴定以及藏药的产业化方面,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在相关院校开展了藏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科技人员还挖掘整理了一批名贵藏药复方品种,如二十五味松石丸、仁青芒觉、红珍珠丸、如意珍珠丸、二十五味沉香丸等。

  第三,政府加大对藏药材资源的管理力度,通过政府和立法双重渠道来加以保护,严厉打击非法采集捕杀和买卖珍稀藏药材资源的行为。目前,最常用的野麝资源与50年代中期相比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新疆甘草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其资源已下降了40%以上。特别是90年代以来,对国际市场比较热门的药用植物提取物的大量出口,造成了野生中药材资源新的更大的破坏,如甘草、麻黄草、红豆杉、冬虫夏草、肉苁蓉等。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与制药企业紧密结合,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意识,避免乱采乱捕而破坏藏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尽快开展寻找和使用珍稀濒危藏药材资源代替品的研究工作。目前,各医药生产企业依托青藏地区丰富而特有的大黄、虫草、塞隆骨、红景天、藏茵陈、花锚等资源,加大开发力度,逐步推出一批有市场、附加值高的中藏药产品,形成了心脑血管、肝胆、消化系统、风湿、妇科疾病用药等五大类产品。其中,大黄茶、虫草口服液、飞七十味珍珠丸、乙肝健、红景天胶囊、藏茵陈片、肝泰舒等一批中藏药产品已走向全国,部分还进入国际市场。

  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形成了集资源基地、医院、药物研究所、藏医教育、药品生产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集团型发展格局。笔者相信,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随着藏族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藏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藏药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站编辑:张静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康妇炎胶... 胶囊剂 河北 2014-03-26
血府逐瘀... 胶囊 河南 基... 2011-06-30
百癣夏塔... 糖衣片 江苏 2018-03-02
妇炎消胶... 硬胶囊 福建 妇... 2015-12-31
强力枇杷... 颗粒剂 湖北 非... 2022-05-19
桉柠蒎肠... 肠溶软... 福建 2016-03-08
前列癃闭... 口服普... 黑龙江 非... 2018-11-05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