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灾后心理救助队伍的应急培训应当引起重视

灾后心理救助队伍的应急培训应当引起重视

  发布日期:2008/6/3 16:48:00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面向如此众多的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救助,这在我国还是首次。有专家建议,当前应重视心理救助队伍的应急培训与统一调配。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灾区实施心理救助的队伍中,很多成员都是心理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他们虽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缺乏直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技巧。
 
       即使是有过心理危机干预实践的人员,大多数也未接受过灾后心理干预和救援的培训。他们基本没有接触过野外、帐篷等简陋条件下、卫生状况不好、生活环境不稳定且群体性情绪问题较为严重的情况,很可能自己也成为灾后间接创伤的受害者,给救助工作带来额外的负担。

  专家认为,对参加心理救助的人员进行必要的简短的应急培训,在当前应该引起重视。培训的师资力量可从全国各地抽调,最好是由那些具有大型灾难后的心理救助工作经验的人担当教师,也可以从国际上获取帮助。应在成都、重庆、西安等交通发达且接收灾区伤员及学生转移的城市快速建立几个应急培训基地,让进入灾区或在本地为转移人员提供心理救助的志愿者在这些基地接受一天左右的统一培训,将培训要点和项目内容编印成小册子,便于随身携带和传阅。培训时还应特别强调志愿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前往灾区后的心理承受能力。前往灾区的心理救助队伍可以统一着装或者佩戴明显标志。这样既可以对心理援助工作的重要性起到一定宣传作用,又可以得到灾区各部门及广大群众等多方面的支持。

  专家还建议,当前还需要加强对心理救助队伍的统一调配与管理,以提高整体效果,避免重复辅导和干预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同的心理救助人员对同一对象实施多次辅导,如同揭开伤疤,再合上,再揭开……形成替代创伤,反而加重了心理救助的难度。目前,各地前往地震灾区的心理救助队伍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管理。对于心理救助队伍的部署应有明确分工,由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人员带队,对口支援,分片救助。

  此外,当前除了一些灾区群众需要心理救助外,参与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医疗卫生人员乃至新闻工作者等,也可能存在间接的心理创伤问题,同样需要引起关注。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本站编辑:张静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替硝唑口... 口腔贴... 广西 2016-11-10
肠内营养... 口服混... 广东 非... 2015-12-03
复方对乙... 片剂 甘肃 非... 2022-03-17
注射用氧... 冻干粉... 广东 非... 2019-10-11
甲磺酸左... 注射液 江苏 2018-04-11
舍雷肽酶... 片剂 宁夏 2021-05-08
八正胶囊 上海 2023-05-19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