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奥运安保,7月1日起,北京市卫生系统40支共计188人的反恐小分队将24小时值班待命。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证在10分钟内出动,到现场应急处置,并确保危害得到早期有效控制。这是昨日举行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暨奥运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会议上透露的消息。
炭疽疫情半小时内初判
奥运会期间,全球各地的游客来到北京,人口流动非常频繁。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表示,北京将面临多重公卫安全隐患,各种传染病都可能传入。此外,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空调系统安全等问题也不可低估。
方来英介绍,目前,北京疾控实验室网络可检测的病原体已覆盖了北京地区存在的所有法定和新发传染病病种,可在4-8小时内作出SARS、霍乱等可疑病原体的判断,在半小时之内对炭疽、霍乱等作出初步疫情判断。
同时,北京建立了60余个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在全部18个区县建立了饮用水污染隐患监测网,实现对致病危险因素的动态监测和早期预警。
奥运场馆内设156急救站
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出现,反恐小分队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通过影像向市突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处置状况。指挥中心还可随时调派40支应急小分队,携带标准化的快速检测、消毒杀虫、隔离防护等装备,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危害调查,控制危害源。
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人群出现伤病,目前,奥运场馆内设置的156个急救站,1794位医务人员;191辆急救车、803位急救人员均可以随时开展对伤病员的医疗救护。每辆急救车内,都装备了除颤起搏器、铲式担架、对讲机等抢救和通讯设备。 北京公卫事件分四色预警
应急预案明确应在第一时间主动发布事件真相
■ 公卫预警
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昨日,北京市卫生局公布最新修订完善的《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再遇疫情、群体性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政府都将参照“预案”,发出蓝、黄、橙、红四级预警,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新版《预案》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后,北京市卫生局或市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在第一时间统一、主动发布事件真相。
《预案》授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的区县政府应急指挥部,可以采取限制或停止公众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闭或封存被污染的饮水源;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等紧急措施,及时遏制疫情或其他灾害的蔓延。
重大公卫事件可启动募捐
应急一线医务人员应予补助,征用物资应有补偿
■ 援助机制
根据最新发布的《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必要时将由北京市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启动社会募捐机制。
《预案》规定,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政府应急指挥部应加强与国家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吸纳国际捐赠的救援款物;市、区(县)民政部门负责做好社会各界提供的救灾资金、物资的接收、分配和使用。
《预案》明确,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须对应急处置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补偿,对参加应急处置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给予补助。
信息来源:新京报
本站编辑:大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