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即将来临,市面上粽子琳琅满目,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或肠胃消化功能不佳的民众,享受粽子美味之前,可得先了解各种粽子成分及热量,避免摄取过多,才不致有损健康。
现代人养生意识提高,食物除了要求美味,也要健康,但一般传统的粽子多为高油脂、高热量,不宜多食。例如,先炒再包的北部粽,因为馅料拌炒时加了油,一颗热量就约600大卡;生料直接煮熟的南部粽,油较少,热量约450大卡左右;而硷粽体积小,一颗相当于半碗饭,也有140大卡热量,粿粽同样体积较小,一个热量约200至250大卡;至于以丰盛着称的广式裹蒸粽,份量大,馅料又多,一个热量就有1000到1500大卡不等。
由于一般人吃粽子时多半不会再搭配肉类或蔬菜等其他配菜,易致营养不均衡,且缺乏饱足感,常不知不觉中多吃了几颗。在此建议,平日每一餐吃4份主食(约一碗饭)的人,一餐最多只能吃一颗市售的粽子,另外搭配半碗烫青菜或一碗青菜汤,再加上一份水果,以达到均衡饮食。
如果担心市售粽子热量太高,想吃低油、低盐、低糖、高纤的健康粽,不妨自己动手包。在选用馅料时,把握少油、少盐、少糖、高纤维的「三少一高」原则,糯米可用五谷米替换,以增加纤维含量,并且避免油炒,或在炒内馅时减少油量,少用五花肉及蛋黄,多用瘦肉,同时多放些红葱、竹笋、蒟蒻、去咸味的萝卜干等青菜。
若是没有时间自己包粽子,市售粽子也不乏强调低油高纤的健康选择,但要注意,即使是厂商标榜的健康粽,仍应注意「适量」食用,否则还是可能热量太高,同时别忘了多摄取新鲜的蔬菜及水果,且不要餐餐都以粽子果腹,以免营养不均衡。
信息来源:青传媒
本站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