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 白领热衷"没病找病看"

白领热衷"没病找病看"

  发布日期:2008/6/9 8:19:48

  昨日清晨,佛山白领小王起了个大早,竟是为了赶在上班前到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做针灸。如今在广东,像小王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了。

  治未来的病?没病为什么要上医院去“找病”看?去年3月,当广东省中医院成立全国首个“治未病中心”的时候,看热闹的人们并不知“未病”是什么。而目前,通过各种中医药膳、健康咨询和传统疗法来进行养生保健、改善亚健康状况渐渐被人们所接受。

  据悉,“治未病”的健康工程已在全省十几家中医院开始试点,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的月门诊量也从二三十人次增加到近3000人次。“没病找病看”开始在年轻人中风行起来。

  师奶们把姜蒜盐带到了医院;医院里还养起了蜜蜂……昨日,记者走访了医院,感受人们“治未病”的各种新鲜事。

  大批市民追捧养生健康门诊

  据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负责人林嬿钊介绍,“治未病”一开始并不为人知。去年中心刚成立的时候,有一名师奶以为是专门治疗“胃病”的中心。

  结果,这名整体口腔溃疡、天天自己煲凉茶喝到头晕眼花胃痛的黄师奶,却在医生的指点下不但把“胃痛”治好了,身体也调理好了。她表示,有医生的指点,方能做到养生有道。

  据介绍,最初该中心门诊量一个月才20多人,而一年多后,月门诊量已经达到了将近3000人次。每天还有许多附近的阿姨、师奶们在楼下广场跟着护士小姐练习古老的八段锦,再到医院抄下当天的药膳靓汤配方。

  除了广州市民之外,还有不少周边地区的人前来“调养”,有的人甚至每周从香港来到广州。

  蜜蜂:治病救人的“小天使”

  蜜蜂蜇人可不是件小事,一些毒性较强的蜂类甚至会让人丧命,但在省中医院的传统疗法中心,有位医生却总是带着自己的蜜蜂去上班。

  而在佛山中医院,蜜蜂就在医生的办公室附近安家,而医生也成了特殊的“养蜂人”。原来,这些蜜蜂可是治病救人的“小天使”。

  医生介绍说,蜂针治疗除了像针灸那样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外,而且随毒刺进入人体的蜂针液中所含有的多种化学物质,如酶类、多肽类物质,可以作用于人体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治疗体虚易感冒、失眠头痛、风湿等等亚健康症状。

市民们在练习古老的健身操——八段锦。

  白领:起早只为去医院“扎针”

  昨日早上7时多,在佛山市禅城区一家媒体工作的小王竟起了个大早,来到了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你说他怪不怪,昨天还加班到凌晨二三时,早上不抓紧时间睡懒觉,居然一大早爬起来说要去医院扎针!”小王的同事小许不解地告诉记者。

  原来,由于工作忙、压力大,26岁的小王最近频繁感冒,总觉得疲倦、浑身没劲,却说不出哪里不舒服,便觉得自己应该是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医生的建议下,小王尝试了“一针疗法”。针灸专家选取一个穴位,只进一针,通过不同的手法“泻邪气,补正气”。“之前感冒总好不了,虽然医生说的针灸原理我不太懂,但起码我觉得对身体有效,现在好久不感冒了,人也舒服了不少。医院人太多,当然要早起去!”

  经过小王的“现身说法”和“游说”,他的另外两位同事也好奇地跟着他去尝试了针灸,改善身体的亚健康状况。

  记者昨日从佛山中医院了解到,目前针灸科门诊中约有三成为睡眠不好、疲惫困乏等各类亚健康杂症。

  此外,夏天一到,许多女士希望通过针灸疗法做减肥、美白祛斑等美容美体项目。“7、8月是高峰,可以达到门诊量的一半以上。现在很多女孩子和师奶都愿意到正规医院来做美容美体,不仅安全而且医生也会引导建议她们合理养生。”针灸科医生介绍。

传统的针灸疗法可以保健、美容。

  师奶:医院良方成厨房药膳

  “医生说我有点虚寒,最近肠胃不太好,去做做姜疗……”“我带了蒜,去做个隔蒜灸,清热解毒。”昨日,在针灸科的候诊室,几位师奶热烈地讨论着自己的调理方案。为了针灸用的材料新鲜,她们自己购买了新鲜的姜、蒜、盐带到了医院。

  不要小看这些厨房常客,医生介绍说,它们可是针灸常用的“法宝”:把姜蒜切片,放在穴位上,或者用盐,再放置艾条燃烧,可以达到驱寒、清热解毒、加强睡眠、改善脸色等各种效果……

  厨房并没有真的被搬进了病房,但医生们的很多药膳建议,却真正被搬进了厨房。“夏天到了,煮点荷叶粥。新鲜荷叶一张,粳米100克,冰糖……”50多岁的梁阿姨一字一句地抄着宣传栏上的菜谱,退休后的她每天早上都要到省中医院练练八段锦,再到治未病中心看看老中医提供的药膳配方。

  而在佛山,民间也流传着名老中医陈渭良自制的许多养生药膳。据介绍,作为李广海的唯一入室弟子,陈渭良不仅是骨伤科名家,还是一名养生有道的美食家,他多年来坚持食用糙米、小米、玉米粒等做成的五豆粥,尽管年事已高,每天总是精力旺盛、神采飞扬。

  新闻链接:

  几千年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最先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治未病”概念。2007年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在全国中医药会议上提出把“治未病”作为课题来研究。

  2007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率先成立了全国首个治未病中心。同年11月,全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在广州启动,广东省成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试点省,确定了10个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和1个示范单位,佛山中医院成为试点医院之一。2008年1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举办了一次治未病高峰论坛,未来几年将在全国建成一批“治未病中心”,服务对象主要是亚健康人群以及慢性病初期患者和康复阶段人群。

信息来源:大洋网

本站编辑:小静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肠内营养... 粉剂 浙江 2017-08-30
顺气安神... 丸剂(... 云南 非... 2019-09-06
宁神补心... 片剂(... 辽宁 2021-01-15
苦参素分... 分散片 陕西 2016-07-23
奥硝唑胶... 胶囊剂 江苏 2011-03-25
重组牛碱... 凝胶剂 广西 2016-11-11
灭活埃希... 软膏剂 甘肃 2015-08-06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