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应用不当,或可造成新的心律失常,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近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离子流和临床应用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广州等城市召开,针对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很多看法。 来自美国杰弗逊大学医学院从事心电医学研究的严干新教授指出,心律失常是心脏病发展很危险的一个阶段,应尽早有效治疗。但是,从目前来看,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基本上都是西药,其中大部分可影响心肌的除极和复极,或使电解质发生改变,对心脏特殊组织的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产生影响,如应用不当或由于个体差异,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某些心律失常。“有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在使用上非常谨慎,一般的医生很难掌握应用剂量和尺度,是不能随便开这些药的。”
严干新说,如何减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国内外专家都在进行探索。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既可有效治疗缓解某些心律失常,也可明显减少副作用。比如说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胺碘酮,治疗效果很好,但是长期服用的话会破坏人体甲状腺功能,损害人的肝、肺甚至眼睛,这种药服用时间越长,用量越大,副作用也就越明显。而如果用中成药配合胺碘酮,可减少胺碘酮使用的剂量,在药效差不多的情况下,副作用可明显减轻。
信息来源:青传媒
本站编辑:张静
|